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4211
设计你的人生.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2日
第1页
第4页
第16页
第23页
第48页
第74页

    参见附件(1698KB,146页)。

     设计你的人生,这是一本由前宜家总裁写的一本关于女性职场相关书籍,书中内容以她自身的经历为读者们提供了激情的阅读内容,帮助你能够对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

    内容介绍

    作者佩妮莱从际企业管视角,树立了职场功的励志典范。23岁离开丹麦只身前往,她从销售员起步,直至担任宜区裁、球席力资源官。她凭借其精彩的生和企业管的职业生涯,积累了为商业导师所需的经验和洞见。佩妮莱以种非坦诚、谦卑的姿态分享自己的生和感受,解析职场普遍困惑,指导如何告别实现的幻象,克负面情绪,拥抱不,凝思而前行,运用可以指引你进入更好状态的工,将她的智慧和力量带给别。

    本书字里行间都最着实、睿智、温暖,生的每侧面,在日复日的生去掌控你所期待生的变化,设计自己想要的生,地衡起庭与事业。

    书籍作者资料

    佩妮莱·施皮尔斯·洛佩兹(Pernille Spiers-Lopez)宜家(IKEA)前全球首席人力资源官、北美区总裁,Goodlifedesigned.com网站创始人

    23岁的佩妮莱从丹麦大学毕业后只身前往美国。她从家具销售员起步,历经宜家采购经理、分店店长、大区人事经理,稳步进阶。2001年佩妮莱出任宜家北美区总裁,2009年成为宜家全球首席人力资源官,管理着全球130,000名员工。佩妮莱在宜家的二十多年职业生涯中,连续十年进入宜家集团的高层管理智囊团队,也是宜家创始以来为成功的女性高管之一。

    凭借着非凡的人生阅历和企业高层的职业生涯,佩妮莱如今是国际著名的商界领袖和企业家培训导师。她担任多家跨国企业和非盈利机构的总监,这些机构遍布美国和欧洲,包括救助儿童会、梅杰公司和丹麦库普公司(Coop DK)等。她倡导文化的包容性、多样性和女性领导力,鼓励人们在保持真我的同时实现终抱负。佩妮莱和女儿在美国联合创办了Goodlifedesigned.com网站,提供实用课程,指导人们进行“好的人生设计”(The “how” for creating your best life)!

    图书主目录预览

    第一部分 可能性、潜能和力量

    1可能性看见可能性的艺术

    2潜力—你的潜能无极限

    3力量—我如何找到自己的力量

    第二部分 你自己的旅程

    4丢掉建议清单,探索你自己的道路

    5强大的“人生指南针”

    6价值观——最重要的工具

    7找寻真实的自己

    第三部分 容纳瑕疵 庆幸不足

    8直面挑战

    9放弃幻想,面对现实

    10放弃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第四部分人际关系网与导师制度的力量

    11男士—大开眼界

    12人际关系——我们都需要人脉

    13导师制度—教会你生存之道

    第五部分 旅程继续

    14十字路口

    15强大地位-—重新定义成功与力量

    16上来透口气

    设计你的人生截图

    目录

    评赞《设计你的人生》及佩妮莱·施皮尔斯·洛佩兹

    职业生涯

    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 可能性、潜能和力量

    1 可能性——看见可能性的艺术

    2 潜力——你的潜能无极限

    3 力量——我如何找到自己的力量

    第二部分 你自己的旅程

    4 丢掉建议清单,探索你自己的道路

    5 强大的“人生指南针”

    6 价值观——最重要的工具

    7 找寻真实的自己

    第三部分 容纳瑕疵 庆幸不足

    8 直面挑战

    9 放弃幻想,面对现实

    10 放弃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第四部分 人际关系网与导师制度的力量

    11 男士——大开眼界

    12 人际关系——我们都需要人脉

    13 导师制度——教会你生存之道

    第五部分 旅程继续

    14 十字路口

    15 强大地位——重新定义成功与力量

    16 上来透口气

    后记 人生回到原点

    致谢

    附录 为你的人生旅途推荐的延伸阅读评赞《设计你的人生》及佩妮莱·施皮尔

    斯·洛佩兹

    在《设计你的人生》一书中,佩妮莱·施皮尔斯·洛佩兹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孩

    的不平凡人生。她的职业生涯,包括作为宜家北美区总裁的八年,并未依赖精英学

    校文凭,而是建立于常识之上,而且她还会让你觉得你也能做到。本书有佩妮莱透

    过亲身经历学到的丰富经验教训,还有诸多开发自身实力和潜力的建议。她会教你

    如何构建你自己的人生(用不着艾伦扳手[1])。

    ——梅泰·诺加德《接触点》(Touchpoints)合著者

    佩妮莱的书启发读者思考自己独一无二的理想人生:关于人际关系、职业生

    涯,以及内心世界。除了引导我们畅想,她还启发大家以新的方式考量自己当下的

    状态和潜能。她鼓励读者制订能带来重大、实质改变的行动方案。如果你正试图发

    掘且准备好拥抱为自己特设的美好人生,《设计你的人生》一书将为你提供可靠的

    智慧、切实的工具和有效的策略。

    ——玛尔S.麦克林托克-科莫 博士、副教授、宾夕法尼亚州加利福尼亚大学女性研究系主任

    在分享自己在企业界不同于常人的晋升之路时,佩妮莱写道:“领导力的培养

    始于自我认知。”但是,本书不只讲述如何为自己的事业制定策略,它还教你“设

    计你想要的人生”。佩妮莱以一种非常坦诚、谦卑的姿态分享自己的人生,与读者

    对话,启发他们思考,并教给他们创造自己传奇的方法。本书的目的不在于提供快

    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于为读者提供帮助他们审视人生、目标和道路的工具。我

    曾有幸与佩妮莱有过无数次对话,话题从多元化、社会公平和人生导师到如何做最

    棒的母亲和妻子,我从中受益匪浅。我们在骑行时畅谈,在露台上坐着闲聊,在抵

    抗乳腺癌徒步60英里时交流。在本书接下来的内容里,她将分享自己的个人传奇,与此同时,佩妮莱依然每天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行进着,未来将有更多的故事等着

    她书写。——南希·弗格森 小学校长及幸运友人

    初见佩妮莱时,我正处于一段低谷期。佩妮莱在关键时刻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她督促我以全新的方式审视自己的人生,鼓励我大胆设想并靠自身的力量抵达成

    功,而不是沉溺于大公司营造的舒适区里。她让我从自己看似脱节的经历片段和事

    业成败中脱身出来,把这一切视作一段故事,并重置这段故事来开启新的人生。在

    我作为公司职员的职业生涯中,我感觉自己身经百战,了解各种时下的商业动向,但与佩妮莱的谈话却给了我不同的体验——它大大地改变了我的人生,其影响仍在

    继续。

    ——马克·范彻 Parking Advisors创始人兼总裁

    多年来,佩妮莱一直是我的好友兼专业导师,她对领导力、责任和热情的见解

    对我和我的公司都极富价值。她的故事能引起共鸣是因为它无比真实——你不会在

    里面找到一夜成名的故事和幸运女神反复盲目的眷顾。她的故事是一段自我发现的

    漫长旅程,且建立在始终如一的乐观精神和热情之上。她的人生哲学是相信自己和

    为自己的成功负责,这对所有感觉自己平凡无趣和对生活各方面失去激情的人来说

    都是强有力的信息。

    ——萨米尔·多哈得瓦拉 Unbranded Design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你是否掌控着自己的人生?你期待梦想成真吗?还是其实你只是那种在人生旅

    途上盲目跟随的乘客,却不知掌握主动权,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人生?对此我不断扪

    心自问。《设计你的人生》不仅仅是一本写作质量上乘的自传,它还是海量绝佳灵

    感的来源,这些灵感告诉你如何主动塑造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根据你的自身情况

    和核心价值观将你的人生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方面,它都启发着我

    以自己的方式正直地生活,鼓励我在人生旅途上留下印迹。

    ——丽兹·布罗加德·法尔肯伯格 VERO MODA零售运营总监

    我在贫困中长大,儿时的我深信:犯罪、毒品和暴力是生存的唯一途径,而篮

    球则是摆脱贫困、取得成功的唯一方法。在我生活的社区里,这是一个很难打破的

    循环。如今,在大学打了四年篮球后,我刚刚签约欧洲职业篮球队,即将在今年秋

    天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我还是父母两边家族里唯一的大学毕业生。能走到今天,是

    因为佩妮莱教会我个人领导力和责任心。在拥有今天的成就之前,我走过了极为艰辛的道路,过去的我常常处于失败和让自己及家人失望的恐惧和压力中。但过去五

    年里,通过佩妮莱及其家人对我的指导、爱和支持,我意识到自己不只成为了一名

    篮球运动员,还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人。我切身体会到了自己的力量,我知道我会好

    好利用自己的学历,设计我和家人想要的人生。不只是我,我的例子说明——人人

    都能做到。希望你们在读过本书后,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你们也能实现自己

    的梦想,就像现在的我一样。

    ——小加尔文·纽厄尔 职业运动员,佩妮莱的“干儿子”

    专注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显然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在这一方面,佩妮莱堪称

    无与伦比的引导者。

    ——洛伊丝·扎卡里 领导力发展服务中心总裁

    工作与生活之间没有所谓的平衡。我们只能过一种人生,它就是一个不断做决

    定的过程。

    ——佩妮莱·施皮尔斯·洛佩兹

    [1] 艾伦扳手也叫内六角扳手。它通过扭矩施加对螺丝的作用力,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用力强度,是工业制

    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工具。

    职业生涯

    1977年毕业于TH Langs Gymnasium高中(丹麦,锡尔克堡)

    1982年毕业于丹麦新闻学院(Denmark's School of Journalism)(丹麦,奥尔胡斯)

    1982至1983年期间任自由撰稿人(丹麦,哥本哈根)

    1983至1985年期间创立丹麦皇家进口公司(Royal Danish Import)(佛罗

    里达州,罗德岱堡)

    1985至1987年期间任多尔商店(Door Store)店长(佛罗里达州,迈阿密)1987至1990年期间任斯托(Stor)公司采购经理(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1990至1993年期间任宜家销售经理(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1993至1997年期间任宜家分店经理(加利福尼亚州,匹兹堡)

    1997至2001年期间任宜家北美区人事经理

    2001至2009年期间任宜家北美区总裁(CEO)

    2009至2011年期间任宜家全球首席人力资源官

    目前身份包括Meijer购物中心连锁董事会成员(密歇根州,大急流城);Coop

    超市连锁董事会成员(丹麦,哥本哈根);儿童救助基金会(Save the

    Children)理事

    前言

    作为她的良师益友,我早在佩妮莱被“发掘”之前就认识她了。我们初识是作

    为同事,我俩都是宜家的人事经理,佩妮莱负责北美区。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她对于成为众人的焦点完全没有需求。她的谦逊让他人得

    以发挥和扩展他们的潜能。这让公司里很多人感到困惑,对那些已经习惯于仰仗老

    板来做决定的人尤其如此。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佩妮莱的行事风格给了他们释放

    潜能、承担责任的自由与机会。

    但这却是一种悖论:她谦虚的行事风格反而常常让她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在宜家工作期间,佩妮莱为公司带来了可喜的经营成果,提升了公司的财务状

    况和关键指标,她负责的宜家美国区销售额从10亿美元增长到30亿美元。然而,她

    真正的喜悦和她眼中的成功却是看到其他人取得超出自己想象的进步。

    我一点点看着她投入时间和精力为他人创造一个最佳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

    中,人们能打破自己设置的天花板,充分挖掘自己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她对如

    何释放自己和他人的潜能也有了新的认识。如今,我与佩妮莱合作已有几十年,其中既有公司项目,也有私人项目。在我

    们的合作过程中,她总是会不自觉地提到三个方面。

    ·从来没有什么天花板,一切皆有可能!

    ·条条框框只存在于我们自己心里。跳出既定模式去思考,你会发现一个更好的

    世界。

    ·我们应该相信人类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我们需要设定框架,但同时也要确

    保它不会限制我们的潜能。

    我见证过佩妮莱人生的变化,但她的这些主张却从未改变。在她事业晋升的同

    时,这些主张的影响力也在扩大。

    我记得,在她还是宜家北美区总裁的时候,我们开过一个会,会议任务是为一

    群未来的领导者设计一个培训项目。普通的做法是在原有的框架内制定出一套包括

    课程、讲师和进度表的完整方案。但我们没有按套路出牌。本该计划好一切的我们

    什么都没计划。

    几个月后,几十名年轻有为的员工被选中参加培训项目。在会议上,他们聆听

    着佩妮莱的演讲,指望着她会介绍这一培训项目,然而,佩妮莱却只是阐述了自己

    对领导力的期望,最后告诉他们根本没有培训项目。除了介绍宜家公司对领导力的

    期望和对杰出的清晰理解,佩妮莱什么都没说。

    在佩妮莱手下工作的几个副总裁就领导力期望做了更详细的讲解,然后他们就

    一起离开了。

    我留在了房间里。你能感觉到,在员工们试图弄清这是怎么一回事的过程中,房间里鸦雀无声,静到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没有项目,没有人主导——但他们还

    是得交出成果。

    员工们慢慢意识到,他们需要自己设计培训内容,并且可以招募到精英中的精

    英,他们又逐渐找回了活力。一小时后,房间里已经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成员

    们都选出了领导者。后来见到销售副总裁,他告诉我:“我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付出得如此之

    少,收获却如此丰富。”

    传统的培训项目本是更保险的选择,但那不是佩妮莱想要的。那次会议成为佩

    妮莱三项主张的标志:

    没有天花板。佩妮莱也曾建议找业内传奇人物来当讲师,但他们会因此显得难

    以接近。不过在当时,一切皆有可能。

    没有条条框框。非常规的方式给了参与者思考和行动的自由,让他们得以尝试

    新事物。

    参与者已经赢得佩妮莱的信任了。那些员工没让她失望,他们都重新认识了自

    己的潜能。不可能即将变为可能。

    《设计你的人生》是一本富有力量、悦目娱心的书。你会学到东西,又能享受

    其中。更重要的是,你会意识到,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人无完人,而承认这

    一点就是开发未知潜能的基础。

    然而,当你真的赢得控制权后,你会发现那只是第一步。我已经看到,佩妮莱

    在和一种高于她本人的力量打交道。设计自己人生的能力,那股比我们所有人都强

    大的力量早已存在,等着我们去发掘。

    活在当下,乌尔夫·卡普

    引言

    我能看见的只有自己的双脚和不停闪烁的红灯。记得当时我想的是:“离家在

    外,与家人、孩子和我原有的生活天各一方。难道这就是成功吗?”

    那一刻,刚满40岁的我躺在一辆救护车里面,以为自己会因心脏病发作告别人

    世——其实我只是被压力拖垮了。这一切发生在我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那时,我刚从宜家北美区的店铺经理晋

    升为人事经理,每周往返于匹兹堡和费城之间。我和我的丈夫——也是我的挚友

    ——刚结婚几年。我们有两个年龄尚小的可爱小孩,我们有自己的房子,养着一条

    狗,还有很多的朋友。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迷失了自己。

    后来我意识到,那一刻对我来说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我当时并不知道,甚至在

    之后的几个月里都没能察觉,但那最终成为了我人生的重大突破。成功不是在职场

    上步步高升,左右逢源,成就斐然,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得得心应手,且不在

    这一过程中迷失自己。

    我不再以工作头衔、地位和财富去定义自己的成功,而是回归自我,让双脚扎

    根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经历、擅长之处和那些美丽的缺陷中,放手迎接生命中出

    现的所有机遇和挑战。

    我有成功的事业和幸运的人生。23岁那年,放弃了记者工作,我离开丹麦来到

    美国。那时的我只有一份工作签证,一家注册在佛罗里达的公司,一腔创业热情,一套在丹麦形成的价值观,以及一股在美国开启新冒险之旅、拥抱无限可能的冲

    劲。如今,我已沿着职场的阶梯扶摇直上,从拿每小时5美元的家具销售做起,一直

    做到宜家北美区的CEO和管理全球13万员工的首席人力资源官,与此同时,我进入宜

    家高层行政团队已达十年之久,其中好几年里我都是唯一的女性和非瑞典籍成员。

    我在宜家待了二十多年,随着职责的扩大和工作的延伸,我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责任

    也越来越重,平衡这一切的难度也在增加。

    我迷失自己是因为我想同时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妻子、朋友和公司高层。我

    时而前进,时而后退,站立着,但也有倒下的时候——这都是旅途和真实人生的一

    部分。

    写这本书是因为我想和你们分享这些故事,包括我一路上学到的东西,以及我

    为了给自己设计更好的人生所做的尝试。

    我想谈谈我对接受不完美、划定界线的看法,以及如何按事情的重要性安排每

    一天,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所成就。

    希望你们能在本书的启发下去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所爱,践行自己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核心优势,敢于做决定,并学会按重要性取舍,唯有如此你

    们才能彻底释放自身的潜能,享受不一样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最后被送进闪着车灯

    的救护车,感叹一切尚未开始,却早已结束。

    太多人一心扑在事业上,时刻步履匆匆,凡事尽心竭力,追求完美。一切或许

    始于激情,却不知在什么时候,激情变成了迷恋——有些人甚至产生了执念。我自

    己就是这样。我热爱我的工作,总是主动增加自己肩上的担子,加速前进,难以阻

    挡。我忘了减速,忘了停下来休息,忘了花时间和自己及我所爱的人悠闲惬意地相

    处。直到有一天,我的身体终于以突发假心脏病的方式——实为长时间拒绝接受现

    实而导致的焦虑症发作——罢工了。

    当我谈及这段经历时,很多人站出来告诉我他们也有类似的体验。我知道,一

    定还有数百万人仍处于拒绝接受现实的状态,默默经历着类似的遭遇,他们突然间

    身心疲惫,却因为一切不在计划之内而羞于说出自己的感受。

    我每天都会见到那些努力想要接触自己真正想做之事的人——无论是大学生、公司高管、空巢父母,还是被工作搞得筋疲力尽的职员。

    我相信,每个人都拥有无限潜能。我们面临的最大障碍其实是自己的观念和对

    自身的认识。在与上千人共事的经历中,我曾亲眼见证: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无限

    潜能并开始向着过去不敢奢求的目标迈进时,会产生怎样的奇迹。

    在个人幸福方面,我们大多数人又都很懒惰。即使是在出问题的时候,也抱持

    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我们常常对未知事物缺乏信心,过于安于现状,或者干脆认

    为自己不具有打造惬意人生的资源和精力。

    无论我们自认为这些辩解有多合理,它们都只是蹩脚的借口。

    如果看腻了自己卧室或厨房的装修,我们会怎么做?根据我在家具行业从业三

    十年的经验判断,我们会花好几个小时就我们想要的装修风格制订计划。我们会思

    考自己想改造什么地方并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我们会翻阅家装杂志,花上几周的

    时间思考涂什么颜色的油漆,选什么样的家具、织物和灯具;我们会咨询专家的意

    见,投入资金,每周六都奔波于各种商店,或是花无数个夜晚上网搜寻自己认为最

    理想的装修效果。然而,对于个人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我们却不会投入那样的时间和精力。为什

    么呢?这比其他事情重要得多,为什么不用行动证明改变我们的人生比改变我们的

    厨房更重要呢?只是,如果想要真正改变,就需要我们投入时间、精力和想法。思

    考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为整件事负起责任,就像我们在改造卧室和厨房时所做的

    那样。

    本书不会提供通往成功的七个步骤,也没有高效领导力的八大法则。它只是一

    个帮助你改造人生的工具箱。

    一切都要从拥有无限潜能、无所不能的我们自己开始。一旦你开始主动把握自

    己的人生,就会有美妙的事发生。你将不再抱怨、妄自菲薄或感觉受到迫害,而是

    开始变得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我将会向你们引荐诗歌、舞蹈、价值观和人生方向。我会告诉你们一个不完美

    母亲的经历和识破假象的必要性,我希望自己在低迷时期的经历能激发你们勇敢面

    对现实,合理规划自己和安排自己的人生。

    书的每一章都会提供观点、实践练习以及一些我一路上总结出的好建议。你们

    可以自行决定参照哪种实践经验来帮助你们设计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在设计你的人生时,把事业当作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而不是让生活漫无目的地前行。我希望能给你们带来灵感和动力,尤其是在你

    对自己每天早晨到点自然醒,工作、生活都心不在焉的状态已经感到厌倦的时候。

    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你拥有选择自己理想人生所需的能力和机会。只要肯努

    力,你就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的经验告诉我,这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还有

    坚定的信念和目标。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希望我的经历和故事能赋予你们勇气,去寻找掌控自己人生的办法。不过值得

    高兴的是,人并非只有到50岁才能找到自己最舒适的生活状态——或是拥有过自己

    想要的生活的勇气。

    三年前,我在尚未留后路的情况下告别了宜家,如今,我正践行着自己的建

    议,利用我自己的实践,去塑造我接下来的人生。现在的我已经无需艾伦扳手和说

    明书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无论你是谁,从事什么职业,如果你真心想要得到某种东西,那是因为

    宇宙的灵魂产生了这种愿望。这就是你来到世间的使命……实现命运交付的使命

    是一个人唯一真实的义务。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合力助你实现

    愿望。”

    ——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第一部分 可能性、潜能和力量

    人们因为发现自身的力量并相信事物的可能性而最终克服逆境,没有什么

    比这令我更受鼓舞的了。我是到很久以后才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并将这一思考和

    生活方式诉诸语言的。或许我骨子里就带着这样的观点。自记事起,我就喜欢

    发掘自己的能力和胆量;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对自己生命中发生的所有事有

    着强烈的责任感。我总能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在我眼中,世界充满了机遇,而所有人都拥有无限潜能,我还学会了在最糟糕的环境里看到希望。我知道,并非每个人的人生观都与我相同,对某些人来说,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是很自

    然的事;但是,人的观念和思考方式是可以改变的,可能性、潜能和个人力量

    也是可以发掘的。

    1 可能性——看见可能性的艺术

    眼泪顺着脸颊滑下。那时的我23岁,刚刚告别家人和朋友,登上一架从哥本哈

    根飞往佛罗里达的飞机,前往世界的另一个地方开始新的人生和冒险旅程。我独自

    坐着,听着瑞蒂·克劳福(Randy Crawford)的《有一天我将远走高飞》(One Day

    I’ll Fly Away)。我望向窗外,在飞机起飞之际再看一眼我的祖国。情绪将我淹

    没,有兴奋也有悲伤。前方等待着我的是一片充满机遇的土地和一个飘忽不明的未

    来。

    当时的我所拥有的只是佛罗里达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我的工作签证和我计划销

    售的丹麦设计产品。我并不知道前方有什么样的可能性,但我知道可能性一定存

    在,我也有勇气去实现它们。人的生命中会有几个决定你一生的时刻。我们在当下往往意识不到,但回顾那

    段经历,我意识到,离开给我安全感的祖国丹麦,飞越大西洋去迎接一个完全未知

    的未来是一个大胆的举动,同时也是定义我人生的时刻之一。

    我和丹麦的一位女性朋友合作,一起创立了一家进出口设计公司。我朋友负责

    丹麦的出口业务,我则在美国负责进口,并确保公司在当地正常运营。

    在我离开丹麦前,我们花了半年时间策划,筹集资金,申请工作签证。而我哥

    哥那会儿已经跟随我们的曾祖父母和家族里其他一些晚辈的脚步,搬到了佛罗里

    达,一切就是从那儿开始的。

    家人和朋友认为我的想法很好,并都表示支持,但我敢说他们一定也在暗中怀

    疑我到底能不能行。作为一个天真固执的23岁青年,我当然看到了风险,但我选择

    忽视它们,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对冒险和未知的激动心情中。我关注的是发展潜力,而没有去担心那些可能会出错的地方。

    这就是年轻和天真的魅力所在。我并没有踏上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一路上,我遭遇了诸多失败,犯下了各种错误,但我打造了自己的“美国梦”。

    我的第一次惨败

    离开丹麦时,我还是一名刚毕业的记者。高中时期,我发现自己热爱写作,对

    世人和他们的故事感兴趣,还抱有天生的好奇心,这一切让我在毕业后选择了报考

    新闻学院。我并不完全确定那是我想要的,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成功,但我想,为

    什么不申请试试呢?于是我这样做了,在等待结果的期间,我去了西班牙和英国伦

    敦游玩、参加派对,同时也做一些导游工作,度过了一段很惬意的时光。

    对于一名来自乡下的年轻女生而言,那是一段很刺激的体验。离开丹麦时,我

    还是一头长卷发,穿洞洞鞋和到脚踝的牛仔裙。但它们很快就被红色贴身牛仔裤、高跟鞋、蓝色眼影和耳洞所取代。我在一家西班牙医院切除了阑尾并第一次坠入爱

    河;与此同时,我已经完全把申请学校的事抛在了脑后。大多数人也许会感到兴

    奋。但对我来说,父母把我叫回家那天是我高中毕业后的简单惬意的生活里极其黑

    暗的一天——我被录取了,但我不想去。我还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当时

    的我正享受着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在体验新鲜事物的同时也更加了解自己。然而,在我父母看来,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他们还说我今后一定会感谢他们(他

    们说对了)。

    就这样,四年的新闻学院学习生活开始了。丹麦的教育体制和美国略有不同。

    丹麦的预备高中类似美国的社区大学,大部分人会在预备高中毕业后休学一段时

    间,然后再去上新闻、法律、商务或医学领域的专业学校。我在新闻学院的同学

    (多为男生)大部分拥有比我更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的还持有其他专业的学位;他

    们年龄比我大,准备比我充分,毫无疑问,还比我更有冲劲。从一开始我就怀疑这

    是否是正确的选择。更糟的是,当我们开始为期十八个月的实习期后,我一次又一

    次地被拒绝,其中包括一份哥伦比亚大学的理想工作,而我的同学却纷纷找到了电

    视台记者、电台记者和商业记者等激动人心的工作。我最终在地方报社得到了一个

    职位,报道一个只有1500人的小镇上的生活。作为一名信仰路德教的本分女孩,我

    没有选择放弃,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我再一次踏上求职之旅,又再一次被各种公司拒绝。我没有找到固定

    工作,最终成了一名自由记者。我曾经以为自己会成为那种到处采访名人、为周报

    撰写专题文章的记者,而在我短暂的记者职业生涯里,我却不得不与这一错觉告

    别。现实情况是,我更多时候是在报道街坊的新面包店开张、地方政治和小型足球

    联赛。

    一年后,我意识到这一切并不是我想要的,在内心深处,我依然渴望去探索丹

    麦之外的世界。

    回顾那段经历,我发现那绝不是一段被白白浪费掉的时光。学校的学习和短暂

    的职场经历教给了我非常宝贵的技能,这些技能贯穿了我之后的整个职业生涯和人

    生。我学会了如何快速投入海量的信息之中,了解大致情况,再果断地将它们按重

    要性排序。我们每天都会置身于各种或许对其一无所知的情景中,我们需要做的是

    搞清楚状况并收集信息。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以平常心对待,保持钻研事物的好奇

    心,同时拥有自信。这不仅是记者和领导者的日常,也是每个敢于挑战未知和新事

    物的人的生活。新闻工作让我领略到好奇心的力量,教会我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以

    及得出结论的本领。

    因此,我从来不曾在回忆过去时对自己在新闻界工作的那段经历感到遗憾。然

    而,和许多人一样,做出那样的决定,是因为当时的我忙于追赶普通人的人生轨迹,对于自己真正的兴趣、热情和价值观所在,以及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却一片迷

    茫,毫无头绪。很久以后,我才被迫弄清这些自己生命中的重大议题。

    大跨越

    说看见曙光或许有些夸张,但离开新闻行业的确赋予了我惊人的能量——那是

    一种在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后,内心高涨的勇气和自信。忽然之间,我就清楚自己

    该怎么做了。

    我对创立设计公司的想法深信不疑,为之激动万分,以至于那一刻没有什么能

    够阻挡我。就这样,我和我的朋友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去构思和完善我们的创意,与有潜力的设计公司建立联系,在丹麦和美国两地建立公司,发起融资筹集资金,并申请需要的签证。我最终去了佛罗里达,去负责公司的进口业务。

    尽管去美国创业对我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跨越,但我信心满满、内心笃定、干劲

    十足。我知道,彻底安顿下来并把公司做大需要时间,但我不在乎。我已经准备好

    迎接困难和挑战,并且感到心潮澎湃。与做记者时的挣扎相比,我此刻的感觉可谓

    天壤之别。

    此时此刻,我感到一种新的力量在蠢蠢欲动,我感觉自己更有活力了。我做好

    了决定,并已踏上旅程。

    机会=想法

    在我看来,看见可能性的能力不可避免地与勇气交织在一起。我相信每个人都

    有能力和力量让自己的思维模式由消极变为积极。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我曾经与许

    多这样的人共事:他们要么自轻自贱,看不到自己的才能,要么没有信心将命运掌

    握在自己手里。他们宁愿按部就班地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那些选择旁观自

    己人生的人而言,怨天尤人的状态更轻松也更容易,他们会说:“这不关我的事。

    这就是人生,这样很好。”

    妄自菲薄、安于现状、不愿主动把握自己人生的人我见得太多,而敢于迈向未

    知,愿意去探索和经历新事物的人却太少。

    我希望能启发你们换一种方式思考。想让自己的生命中有美妙的事发生,就需要主动负起责任来。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总能看到各种事物的可能性。我随时都有许多想

    法——并不都是好的——现在仍是如此。倘若不成功,我就想:“我能从中学到什

    么?”如果把人生看作一个不断选择再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新机遇随时

    都在出现。

    机遇会催生新的想法并勾勒出未来可能的道路。你无需一开始就有清晰的长期

    职业规划。你可以先向自己或老板描述你在不久的将来期望实现的目标。你会惊讶

    地发现,光是将自己的愿望诉诸语言,你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许多。大多数人都努

    力活在当下,但如果你设想过自己的未来并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活在当下会变成更

    加容易的事。思考以下问题:

    ·你要去哪儿?

    ·你想做什么?

    ·你所设想的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你想在哪儿生活?

    ·你想做什么工作?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求助身边的人。

    如果把一切都向自己描述出来,你离实现它们就更近了一步。通过勾勒自己对

    未来的愿景,你已经在潜意识里初步确定了未来的道路,这意味着你已经按下整个

    过程的开始键,迈出了第一步。

    面对现实

    大多数时候,我不仅能看到机遇和事物的可能性,比起人性中不那么好的一

    面,我往往更先看到别人好的一面。我还会尽量将糟糕的经历转化成机遇,从中获

    益。

    这并不代表我应付起难题来易如反掌。应对不利情况有时是相当棘手的一件

    事,这是我在初到美国的新鲜劲儿消退后意识到的。开着车在美国无拘无束地转

    悠,感觉自己拥有整个世界,这曾一直是我的远大梦想。在到美国的头两年里,我开着我的丰田花冠行驶过了6万英里的路程,过着自己所梦想的生活。我喜欢与形形

    色色的人打交道,他们都很欢迎我这个年轻且富有冒险精神的丹麦人。

    由于谁都不认识,我只能通过拨打电话簿里的陌生号码来寻找潜在商业伙伴。

    尽管美国人都彬彬有礼,我还是收到了无数个“不用了,谢谢”的答复。我是个乐

    天派,所以总是劝慰自己:明天会更好。渐渐地,我开始参加贸易展览,发展固定

    客户,并收到长期订单,但这还远远不够。

    现在再回头看,我认为自己本该早早认清现实,我应该承认:公司的真正潜力

    ——业务设置和产品本身——没能被发挥出来。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才完全接受现

    实,告诉自己“这行不通”。那一刻,我心灰意冷,活力尽失。

    我从未想过回丹麦,原因有二。其一,我喜欢美国;其二,在我之后,我全家

    人也都搬到了美国。

    我钱财尽失,意志消沉,万念俱灰,感觉自己陷入了泥沼。与此同时,我与远

    在丹麦的友人兼商业伙伴间的信任也变得岌岌可危。

    留在丹麦的她觉得我未尽全力,没能提高销售额,我则认为她不体谅我的努力

    和我所经历的挣扎。在双方的同意下,我们最终关掉了公司,清算了所剩无几的财

    产。我俩都对对方感到失望、幻灭和沮丧。崩坏的不仅是公司和我们的梦想,还有

    我们的友谊。直到多年后,我才从这双重打击中恢复过来。我对自己挥霍掉了家人

    和朋友投资在我们身上的钱财感到愧疚。这是一次来之不易的教训,它让我认识到

    把亲朋好友与金钱牵扯在一起是一件多危险的事。大概二十年后,我和朋友才重新

    建立联系。这对我俩而言都非易事,但如今我们已经恢复了以前的关系,并都对彼

    此怀抱感激。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们当时年纪尚轻,缺乏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视而不

    见,只幻想着它们会自动消失。这时候,过于乐观,不切实际的弊端就显现出来

    了。到后来,我甚至没有那种“当时要是这么做就好了”的感慨,因为一切能做的

    我都做了。但还是不够。于是,我开始试着接受现实,往前看。这是极为重大的一

    步,也是后来我频繁从中总结经验并学着更有意识地使用的有效方法。

    我初到美国的两年里也发生了一些令人高兴的事。在开车忘情流连于佛罗里达海岸的过程里,我认识了许多人,这给我生命最黑暗的时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事实上,我认识了一位非常有趣的家具公司老板,他曾多次告诉我,等我对自

    己创业这回事死心,想要一份“真正的”工作的时候,就给他打电话。

    他就是多尔商店家具连锁的老板兼总裁。我最终联系了他,并得到一份销售员

    的工作,工作地点是该公司位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旗舰店。

    勇敢的决定

    当时的我几乎就快放弃了,而且,很显然,我面前也没有大把的可能性供我选

    择,但至少我还有多尔商店这个机会,我抓住了它。如果当时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斟

    酌,我也许还会发现更多。

    那不是一份理想工作,却是我踏上人生新道路的一块踏脚石。

    在今天看来,当时我放弃靠一己之力创业是正确的选择,因为那时的我既没有

    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又缺乏雄厚的资金基础,我们的产品也不为市场所接受。

    每当出现新的可能性,我的第一反应总是:“对,那是个好主意。”我也指望

    其他人看见那些可能性,并满腔热忱地宣布:“咱们开干吧。”由于这份乐观精神

    和把事情做成的干劲,接受现实往前看对我而言并非易事,这段经历给我上了一堂

    大课。

    对许多人来说,对凡事点头应允是人一生最大的挑战,但对我而言,摇头拒绝

    才是。我也因此付出过代价。总是只看到机会,来者不拒,却忘了面对现实,这并

    非好事;而看不到机会,对万事说不也同样错误。人生是一个有意识地做出选择的

    过程,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强迫自己与直觉对着干。

    面临重大抉择时,关键在于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什么适合你。让身边的人倾

    听你的想法,如有必要,把他们当作你的决定和想法的测试对象,看看当有人表示

    怀疑时,你是否还能保持热情。你应该意识到,如果别人的批评就能让你改变想

    法,那多半不是个好主意,反之亦然;如果对自己的决定坚信不疑,你就不会轻易

    改变想法。在明确自己的选择后,你应该把所有会出现的变化和你的目标告诉你的

    伙伴和家人。你的计划必须与你和身边的人一同维系的生活步调一致。“这决定是对的吗?”这大概是你已经问过自己许多次并会在未来继续问下去

    的问题。在我看来,重要的不是决定本身,而是你负起责任和采取行动的能力。无

    论投身于何种情境——事业、婚姻、培训项目——你都应该保持这样一种态度:你

    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你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着。关键在于你能为自己生命中发生的

    事负责。

    在设计你想要的人生时,意识到自己需要为人生负起全责是最重要的一步,也

    可能是最让人畏缩的一步。你会变得更有存在感,同时也更容易受伤害。一旦负起

    责任,你就不能再扮演自己人生的观众,对台上的一切指指点点。

    我喜欢和经理、同事及一起共事的人畅聊人生下一步。这类对话的开头往往

    是“公司打算让我做什么?”或者“你觉得我接下来该怎么做?”我通常都会立即

    用两个问题作为回应:“公司想让你做什么并不重要。你自己想做什么?你准备好

    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私下里,我知道我有时在我的姐妹和女友眼中是个挺招人烦的角色,因为我对

    她们抱怨的回应总是“对此你打算做什么?”

    当然,我并不是一个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说教的人,但让我惊讶的是,我们会在

    生命过程中频繁地发现:袖手旁观,指指点点,坐等事情出现转机总是更容易。我

    发现许多人都害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女性尤其如此。我们的不幸、压力和沮丧都

    是因为缺乏行动力和主动把握自己人生的勇气。我们把自身的力量拱手让给了公

    司、老板、配偶、朋友和父母。

    是的,会有困难的时期、糟糕的政府、愚蠢的上司和不懂得体贴的配偶,这些

    是你无法改变的。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策略,否则你将陷入一种消极敌意的状态,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有错。只有当你负起责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能就之与身

    边的人进行沟通时,你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处境。最终摆在你面前的是三条路:顺

    其自然、做出改变或者选择离开。

    如何负起责任

    可是如何鼓起勇气来负责呢?毫无疑问,对某些人来说,负起责任、扮演领导

    角色、追寻自己梦想的生活会比其他人来得更自然。但掌控自己的人生不需要你成为CEO,在两千人面前设想公司的未来。但是,你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领导,参与决

    策,而不是袖手旁观,说长道短。当不再舒适地坐在观众席,你便从被动的观看者

    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

    我们都倾向于把事情搞得错综复杂,难以应付,尽管那并不必要。你可以从一

    个小的改变开始。这就好比减肥,或者跑马拉松——你不会一开始就尝试跑26.2英

    里。做出决定就是一切的开始。我们很多人都曾表示:“我减不了肥。”我们当然

    可以,我们只是不想面对减肥需要付出的努力。

    你的生活你说了算。你能减肥吗?可以。你能少吃点吗?可以。你准备好向自

    己做出承诺了吗?这一题需要你自己回答,等你最终下定决心,也就意味着你承

    认,这件事是你自己的责任。

    停止怨天尤人

    过去三十年里,作为经理和人事专员,我听到过无数不负起全责的借口。遗憾

    的是,它们往往来自女性。我们常常觉得不被倾听、尊重和欣赏。这种感觉是许多

    女性日常生活的常态,而我们最大的挑战是:由于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

    么,所以很难清晰地自我表达。

    我的经验告诉我,男性也有自我否定和退居次位的时候,但他们往往能更快地

    认清事实,因此能更好地阐述他们想要什么。女性更容易沉浸在不断放大的挫折和

    不满中,渐渐失去勇气。

    有些事实只是你自己的创造,而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承认这一点需要极大

    的勇气。敢于颠覆自己的信仰实非易事。

    我们小时候常对自己说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例子。以我为例,我常告诉自己的一

    个谬论是:我应该少说话,因为我出身小城镇,而我的父亲是个古怪的人。

    父母对我们的教养固然极为重要,他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长大后会成为怎

    样的人,但总有一天,我们需要让父母从我们的人生中退场。

    毋庸置疑,我们并非都在同一环境中长大,总有人比别人更幸运,但我们可以

    对自己今天的人生负责,为我们想要或需要做出的改变做决定,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当我们把一切归咎于父母或别人,我们其实是在为不负责寻找各种借口。我们

    需要直面过去,甚至悼念那些失去和痛苦,然后去原谅、放手,继续前行。重要的

    是接受今天的自己,而不再纠结于二三十年前,我们父母说了算的时期。

    如果想要继续前行,做出改变,挑战自己,拥有更正面积极的工作,获得尊重

    ——无论是私下里还是在职场上——你就需要为自己负责,并且有意识地做决定。

    凝思前行 第一步:记日记

    在你为自己的人生全权负责并开始设计你想要的人生后,记日记将是你对自己

    做的第一个承诺。日记会成为你最忠实的支持者和值得信赖的朋友。记日记将让你

    看清自己的生命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它会帮助你思考,收获有价值的观点,也有助

    于你制订改变的计划。我记日记已有多年,它一直是我人生的向导,尤其是在我感

    到压力、焦虑、困惑和沮丧的时候。在日记里,我与自己无话不谈,并且随着时间

    的流逝,变得越发坦诚。

    “语言也是行动的一种形式,它能影响改变。”

    ——茱莉亚·卡麦隆《创作,是心灵疗愈的旅程》

    1.找一本你喜欢的日记本。毕竟你每天都会拿起它,所以最好谨慎选择。

    2.为了步入正轨,在起初的至少两周里,你应该每天写三页。(头几天里,你

    记的通常是昨天做了什么,但鉴于每天要写三页,慢慢地,你就需要去挖掘更深的

    东西,更有意识地思考。在度过最初的热身阶段,将自己日常生活里发生的事和你

    自己做过的事都交代清楚后,深挖和有意识的思考就会成为你的习惯。)

    3.你应该在早晨醒来之后记日记。这时候一天里的各种事都尚未发生,是你最

    清醒的时候。把这变成你的习惯。

    4.你应该天马行空地写,不要自我审查。你在想什么?你的生命里此刻正在发

    生什么?

    5.把日记视作需要你百分之百坦诚面对的忠实朋友。一段时间后,你会在自己的文字里发现规律。你会留意到问题和挑战,并且能够看出某件事是否合理。日记

    会帮你缓解那些正在困扰你的压力。我的一个朋友就在自己的日记里发现了端倪,在看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后,她感到恐惧和不适。于是,她停了笔,把自己的恐惧

    告诉了我。几天后,她找到一位引导她面对恐惧的人生导师,并最终恢复了记日记

    的习惯。我的一名学员也坚持每天早晨写日记,三周后,她发现自己的压力都来源

    于一份糟糕的工作。她因此决定辞职休息两个月,并最终找到了目前这份非常适合

    她的工作。

    6.把你照着这本书做的所有练习都记在日记里。

    2 潜力——你的潜能无极限

    尽管第一宗生意没有谈成,多尔商店公司的老板却从中发现了我的潜力。初次

    见面时,我猜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眼前这个人未来会成为CEO。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的

    眼中,我是一个年轻、富有潜力的女员工:我身上有着对销售和产品的热情、良好

    的互动能力以及自信、成熟、责任感、执行力、对公司高度忠诚等职业素养——正

    是这些品质让他决定聘用我。

    到美国之后应聘成功的这第一份工作,给了我当时极其需要的自信。虽然工作

    本身并没有太多亮点:作为家具公司的销售人员,我每天需要花1小时在上班路上,从罗德岱堡(Lauderale)的家开车到迈阿密的公司,赚取仅仅5美元的时薪。这不

    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它毕竟是一份工作,是一次机遇。

    我每天都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我想要了解这个行业,渴望销售业绩出众。我

    期待和公司一同成长。

    大约过了六个月,我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更具挑战性的职位。于是,我

    给总裁打电话,告诉他我的想法。在这通电话中我略显紧张,而总裁的反应却与我

    预料中不同。让我惊讶的是,他反问道:“那你想要挑战什么样的职位呢?”

    回想起来,总裁在借此机会考察我。凭借这通电话里的表现,我最终晋升为亚

    利桑那州凤凰城部分门店的负责人。过了不久,我又成为佛罗里达州境内所有24家

    门店的负责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无限的潜能,却极少能从自身开发利用这种神奇的资源,因为我们看不见自己身上藏着这股潜力。但如果我们被赋予信任——就像我前老板

    所做的——我们就能隐约瞥见它的存在,相信自己有可能完成之前从未想过的事

    情。

    我在多尔商店上班之初,从未想到那么短时间内会晋升为24家门店的负责人。

    我觉得自己准备不足,缺乏必需的培训。曾有几次我想打电话给下属,为自己糟糕

    的管理技巧道歉。当时的我没有丝毫管理经验,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我要

    面对的上司是位真正的企业家,待管理的是一家非典型的企业,从中我意识到这是

    一次难得的机遇——第一次有机会看看自己能否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和

    领导者。

    为多尔商店工作的过程中,我有机会与一家新的家具连锁店斯托(Stor)合

    作,斯托仿照宜家模式进行生产。我是通过一家供应商的家具代理了解到斯托的,斯托方认为我很适合做加利福尼亚州新开门店的部门经理。他们为我报销面试的往

    返机票,为我预备舒适的旅馆,还邀请我外出吃晚餐,并且在我返回佛罗里达州之

    前向我伸出橄榄枝,决定聘用我。

    几周之后,我收拾好行囊,开车驶向洛杉矶的新生活,进入下一场职业冒险。

    这种刺激兴奋的感觉是如此强烈,一如数年前我离开丹麦之时的心情。

    那是一家雄心勃勃的初创公司,为其效劳的可是一群经验丰富、精通业务的零

    售精英。工作极具挑战性,我不断努力尝试跟上同事们的步伐,却很少处于领先位

    置。但这段经历为我在美国的零售业、门店管理、领导力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对于我而言,这份工作非常重要,我从中学到了极其珍贵的知识,但它不是我

    职业生涯中最理想的一份工作,初创公司也不是我受聘过的最佳企业。除了这段美

    好的职业经历,最难忘的莫过于在此期间遇到了我的丈夫,他当时是我的同事,后

    来离职成为了一名教师。

    当老板成为你的阻碍

    不久之后,斯托被宜家家居收购。当宜家管理层抵达加州,宜家的老板风趣地

    说我是这场收购中最有价值的收获。当然,收购并非冲着我来的,事实上早在收购

    前的一年我就申请了宜家的职位并担任了销售经理。然后我渐渐意识到任何工作都有一个“蜜月期”。任职之初我的工作体验极其

    美妙:不仅领受了宜家的企业文化,而且感觉自己能充分胜任这份工作,完成各项

    任务游刃有余。但挑战在于我与老板之间极其不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同样来自丹

    麦、有着相同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化背景之外,我感受不到来自老板的重视与信任,他没能看到我身上的任何潜力。在这种糟糕体验的折磨下,我慢慢发觉他是一个较

    为传统的管理者,不太能胜任领导者的角色,缺乏对女性员工的基本尊重,不时会

    冒出一些唐突的问题。我记得在一场职业考评与发展的讨论时,他出言无状地问

    我:“你是不是怀孕了?”当时的我三十出头,刚刚新婚不久,所以他认为这个提

    问属于正常了解员工情况的范畴,我认为他似乎难以做到与女性员工相处自然、合

    宜。他组织的团队建设活动曾一度只邀请男性员工参加。当我向他吐露自己想要成

    为门店经理的心声后,我清晰地察觉到在他眼中我永远也不够资格。唯一一次,他

    终于允许我参加了为期十八个月的培训课程。那是在我的不断要求下达成的,毫不

    夸张地说,任职期间我从未感觉到来自老板的真心诚意。

    我对此非常介意,我应当尽快找到别的“伯乐”。机会终于来了——东岸地区

    两家门店空缺经理的职位。我认识负责该区域的同事并曾经一起共事,他也听说了

    我对门店经理一职很感兴趣。

    在宜家遇到的第一位经理不是我心目中的好上司,而他也并不赏识我。此刻我

    终于搞清楚状况:我在宜家是个新人,自信不足。另外,我是直接从前公司斯托过

    来的员工——不幸的是在前公司我的老板也同样不信任我——不是针对我的女性员

    工身份而施以歧视,也不是对我的工作表现不满,原因在于他是一位性格强硬、思

    想传统的美国本土零售商。在他的观念中,只有一周工作40小时的才是好员工,否

    则就是不中用的、不合格的员工。

    在这些年里,我遇到的两位老板不尽如人意,阻碍了我职业生涯和生活的发

    展,从他们那里我没有得到任何的支持、赏识和肯定。

    所以我能体会得到,如果没有老板的支持、赏识和信任,要想胜任一份工作是

    难上加难!支持、重视与尊重都是促使我全力以赴、释放潜力、达到最佳状态的必

    备条件。缺乏这些要素,一切将成为空谈。相信我们当中的不少人也面对着类似的

    情况。可惜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一切,反而用了许多年时间尝试去解决这个问题,认

    为都是自己的原因;我深信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改善。结果证明个人努力是徒劳的,互不赏识的上司下属一同共事就是个错误。

    这两段“难忘”的经历使我决心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人,这太重要

    了!我从心底里信任每一位员工,竭力提供支持,做好经理的本分。我还要与他们

    精诚合作、共创成功;这个成功不仅仅是公司的成功,也包括扶持他们完成个人的

    目标和梦想,让他们在挑战中看到打破局限的可能。

    东岸区的零售经理打算给我一次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当我清楚知

    道自己想要什么,再加上有个信任、赏识我的上司,职业生涯会大不一样。

    当时是我第一次在宜家调动工作,新工作对我来说可谓梦寐以求。店长一职是

    零售行业最棒的职位之一:你能接触到产品、顾客和同事,这一切生意都是属于你

    的!你的领导力、业务能力和工作热情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反映在你的工作表现

    中。

    和身边的下属、同事、朋友们交流时,我总是反复强调宜家最有乐趣的工作就

    是当店长。你可以自由发挥,管理团队;你身处市场,熟悉客户,从而真实感受到

    宜家的企业活力和企业精神;你的工作内容包罗万象,小到细节的注重,大到商业

    策略的制定以及见证别人成长,目睹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等等。

    于我个人生活而言,举家搬到匹兹堡是件大事。首先,店长是一份我从未涉足

    的工作。当时我的孩子只有两岁零五个月大,而丈夫一直失业,直到后来在当地考

    取了教师资格证。我当时对店长的工作一筹莫展。结婚三年,我们夫妇二人仍然处

    在学习为人父母、适应婚姻生活的阶段,并且因为搬家已经远离了家人和朋友。这

    份工作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实际上,这对我自己和家人

    来说都是一段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正是在匹兹堡,我们学会了一家人团结一致,夫妻同心同行;正是在匹兹堡,我丈夫的职业开始起航,我则在零售业和管理层站

    稳了脚跟;正是在匹兹堡,我开始懂得瞄准各种机会,不仅是给员工的机会,还有

    零售市场上的以及公司发展的机遇。那时匹兹堡分店正在衰败,陷入悲惨境地,亲

    手翻转这一切正是我的职责所在。

    我从挖掘各种潜力和可能性入手,把困境视为机遇,把上述负面消极的因素转

    化成正面阳光的目标与机会,使得全店上下能够凝聚一心,共同奋斗。支持的价值所在

    在我人生中某几个特定阶段,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自身的无限潜能。我的高中时

    代和记者生涯可以算在其中,但这两个阶段稍微欠缺那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信、活力

    或是乐观精神。而在宜家公司的第一份工作的环境正能体现这种感觉。

    另一方面,我在多尔商店应聘成功的时候,久违的力量与自信重回我身边。我

    至今仍对此记忆犹新。第二段经历来自一个陌生人,他并不认识我,可这位“伯

    乐”却从我身上看到了潜力。这真让人难以置信!从很大程度上说,这是一个关键

    的转折点。

    第一次我发现自己身上的潜力是经历了四年的店长历练后,即在1997年,我在

    宜家公司担任北美区人事经理。此后,当我晋升为宜家公司北美区总裁的时候,我

    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潜力的存在。这两份工作举足轻重,我此前从未相信自己能

    胜任。正是这两份工作激发了我强烈的自信——我身上潜力无穷。

    人事经理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份全新的工作。除了常规的人事工作内容,我还负

    责围绕职业多元化、关怀女性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等主题制定新的人事工作方

    针。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工作更激动人心了,这些都是我很有兴趣的议题。

    在这两次职业晋升中(北美区人事经理和总裁),决定聘用我的两位高层看到

    了我自己都没有看清的潜力。确实,我一直以来都发奋图强,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努力工作,追求更上一层楼,可是我不关注如何高攀职场阶梯,也对头衔虚名不感

    兴趣。我不热衷追名逐利,没有把人事经理或总裁视为进步的阶梯,但它们自然而

    然地就铺就了我成为领导者的道路。回首过去,当我真心热爱这份工作时,我就能

    真正突破瓶颈,抓住良好的晋升机会;在工作中,自信、喜悦、自豪油然而生;与

    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日益增进。当你向上司汇报时,工作成果反映出你投入的自

    信、激情、热忱与知识,上司没有理由不对你委以重任。

    即将成为宜家北美区总裁之际,我同时面临着个人职业生涯的瓶颈和整个宜家

    家居公司发展道路上的无形障碍。我是北美区域首位女性、非瑞典籍的领导者,此

    前也没有提拔过人事部门工作背景的高管。这样的时刻堪称完美:当我身上有待开

    发的潜力遇上宜家公司蕴含着的潜力,两者会交汇出怎样的未来?为女性员工发声

    我的故事告诉读者,职场中,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那个懂你、赏识你潜

    力的人是多么重要!然而,不要自欺。不能坐等别人去发现你的伟大之处。

    当我还是名店长的时候,我意识到公司需要推出各项新举措,为工人们提供恰

    当的福利和补贴。于是我致力于向老板反映员工的心声。

    晋升人事经理的几个月前,老板让我出席在纽约举行的女性员工会议,一同出

    席的还有北美区的其他女高管。那时女性高管并不多见,我与广告部的一位女高管

    一同赴会。其他参会者看见我俩,满心钦佩,赞叹道“原来宜家,为女性而生”。

    我们对此大为惊讶,并没有同感,想象不出这个世界对宜家公司的固有成见有

    多么偏颇。他们都认为宜家家居拥有众多女性高管、福利优厚。相比美国本土的零

    售商,我们处于领先的地位,但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

    听到人们对宜家赞赏有加,但事实并非如此,我感到万分沮丧与尴尬。会议结

    束后我返回公司,打电话与上司沟通(当时宜家北美区的总裁),建议全公司上下

    是时候身体力行,结束空谈。此时恰逢北美区人事经理一职空缺,急需一名具有商

    业背景的人选来填补。上司看到我对人事相关事宜非常上心,具备人力资源从业的

    潜质,何不尝试突破自我、挑起该项重任呢?于是提议我申请该职位。几周之后,我成功晋升。

    工作表现良好,满怀热忱,做好本分,这些都非常重要,但还不够。我们不能

    坐等别人来发现我们或等待幸运什么时候从天而降。我们有必要让公司和老板了解

    我们的个人特质、能力范围和兴趣所在。

    诸如“关于下一步,你头脑中会浮现什么?”或“公司对我的个人印象如

    何?”此类问题不是通往自主规划职业生涯或展示领导能力的良好途径。比问题更

    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甘愿为一些重要的项目全力发挥专长,在客观实践中来观察、认识自己。机会大门一定为这样的你敞开——不止步于发现问题,更要紧的是告诉

    大家你有志于、有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担任北美区总裁期间,有一天,一位店长来询问他是否在下一任的零售经理

    区域经理候选人名单中。他为此付出了时间,工作表现良好,也清晰地向公司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很惊讶,因为他的效率并不高,业绩也不够出众。我们为此长谈

    了一番,帮他分析为何他要求公司回报员工的期望值远远高于自己努力的期望值。

    我问他是否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愿意为之奋斗的又是什么。我向他解释回

    绝申请的理由,他在目前职位的表现没有什么让上级印象深刻的,我没有感受到他

    对目前工作的热爱。交流过后,他发现自己从未以这个角度来考量问题,而且并非

    真的对这个职位感兴趣。最终他决定努力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对自己的业绩负责到

    底,并且最后成为了一个新分店的项目经理区域经理,这家新店就开在他一直向往

    的宜居之地。

    如果你了解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渴望为何而迸发,你有必要邀请你的老板、同

    事、人事经理进行对话,无论你现在是刚入门的新手记者,还是希望晋升的事业发

    展中期的护士。我与同事、员工、朋友进行过上百场这样的对话,帮助他们理清目

    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我很喜欢在分组会议和项目谈论中推进这样的对话,不仅仅

    帮助他们理清工作上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找到人生中最看重的事物。

    看到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决心付诸行动,并在人生旅途中逐步实现梦想,我

    受到很大启发。我收到过最好的电邮、来信的内容是他们决定自主掌握人生。在我

    看来,这迈出了很重要的第一步。当你理清头绪并公开对人生的追求,你所需要的

    驱动力、灵感就会不约而至。接着你就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行动。领导力并非诞生于

    会议室中,你需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承担起某个领域的任务并带领其他人。把你的工

    作热情在某个具体事项上体现出来,否则在项目开始不久,这种热情就会蒸发。与

    老板的对话推动着我的职业发展,使我能设置合理的新目标,不断迸发出工作热

    情。

    当年来到美国发展的时候我只有23岁,无法想象我今天拥有的生活。当我坐在

    飞机上看着飞机穿越浩瀚的大西洋时,浮想联翩。我大部分的梦想都围绕着“自

    由、探索”的主题,期待放下包袱、重新开始。

    在种种人生历练和梦想的激励下,我走过了这许多日子,而并非把瞄准某个特

    定的职位作为前行的动力。起初,我敢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行进途中,我与赏

    识我潜力的“伯乐”沟通交流,为日后发展之路做好铺垫。当我们有勇气追随自己

    所爱、释放真我时,梦想中的一切都会到来。

    凝思前行 无惧改变“怀疑是对信念的背叛,我们会因此放弃了尝试,从而失去本应得到的东

    西。”

    ——威廉·莎士比亚

    1.决心改变生活中的某些事,能赋予你人生的自主权,充分调动起你的积极

    性。无论改变的内容是简单地迈出一小步,还是飞跃一大步,决定去行动本身才最

    为重要。惧怕是改变的天敌。

    2.勇于涉足全新的领域,这有点像一种精神上的延伸,你要拓展自己,走出熟

    悉的心灵舒适区。

    3.要承认,任何改变都会带来挑战。这一路上你将会学到许多,而最终的收获

    会告诉你一切都是值得的。

    4.花些时间思考什么是你生命中需要改变的。倘若找出对生命中的不满意的那

    部分,没有哪种改变比放任不管更冒险。仔细考虑——健康、人际关系、工作、社

    交活动——你想要改变的那部分。描述清楚你最终的目标,以及你期望改变后的结

    果。

    5.下定决心,然后制订切合实际的改变计划。建议你可以从较小的变化开始,这样你可以信心满满地去实现目标。这好比不常跑步的人,不会从跑全程马拉松开

    始,从5000米开跑足矣。

    6.做记录。为你的改变之路设立一座座“里程碑”非常关键,能让整个过程变

    得轻松不少。为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精心设置目标。与好友和家人分享你的决

    定、计划,在他们的监督、提醒下,看看自己能否坚持履行。

    7.在日常生活中把改变计划执行到底。同时,当遇上突发情况,及时对计划做

    必要的调整。

    8.提前打好“预防针”: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会让你感到梦想幻灭、沮丧受挫,濒临崩溃,恨不得马上放弃。无论你是开始跑步计划、刚刚得到新工作,还是参加

    西班牙语课程,都“劫数难逃”。“蜜月期”的热情褪去后,需要的是每天坚持,把对最后阶段的憧憬记在心上,以此提醒自己,任何有价值的改变都要付出艰辛。保持全心投入、专注目标的状态,想想目标实现后的巨大成就感吧。

    9.一旦目标实现,就好好庆祝一番。

    3 力量——我如何找到自己的力量

    “我们最深的恐惧,并非是我们无能为力;

    我们最深的恐惧,是我们不可估量的能力;

    是我们内心的光明,而非黑暗,使我们惊恐不已。

    我们扪心自问,我可以成为聪明、美貌、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人吗?

    难道不存在这样的可能吗?”

    ——玛丽安娜·威廉森《发现真爱》

    当我还是一名13岁的七年级学生时,谁能想到人生中这个尴尬迷茫的阶段原来

    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时期。我至今仍对当时的一切历历在目,尤其当我发

    现自己真实的价值时:原来我的内心这么强大,原来我有超乎想象的影响力。在七

    年级的某一天,学校话剧的首次公演即将开始,序幕就要揭开,台下800名观众把剧

    院挤得水泄不通。身为主角的我在舞台的另一边准备为这场丹麦经典戏剧《杰普大

    梦》(Jeppe of the Hill)念开场独白。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包括戏剧的导演

    ——我父亲——所有人都在担心我们能否顺利演出,非常期待我能来个“开门

    红”,把戏剧开头这一幕演好。

    我独自一人站在舞台上,准备迎接人生中第一场真正的演出。父亲的声音带着

    一丝担忧,关切地问我准备好了没有。诚然我是紧张的,可想到帘幕后面全场观众

    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父亲和全班同学,我坚信一定能唤醒内在的力量。不一会

    儿,我感受到了心中某处的强大支持,有个声音告诉我一定可以顺利完成演出,并

    且我能做到的远不止于此。我冲父亲微笑,回答道:“我准备好了,这就为大家献

    上精彩的演出。”一般来说,中学七年级年度汇演规模并不盛大,在学校体育馆简单演出一场了

    事。但是由于父亲酷爱戏剧、演戏、导演,所以他自愿出任了我七年级戏剧表演的

    制片人和导演。他想把女儿的演出办得隆重盛大,甚至成为一出经典。于是,演出

    地点定在邻近城市的大剧院。他甚至为此组织了一次班级出游,前往丹麦首都哥本

    哈根,以便我们能观摩学习专业演员对该剧的演绎。我甚至见到了戏中的主角“杰

    普”本人,前辈给了我许多宝贵的表演建议。

    父亲把这场演出视为难得的机遇。他本人富有创新精神,对戏剧怀有极大的热

    情。从小就在丹麦一家大型剧院工作的他,这么多年下来结识了许多好演员,心中

    对他们充满仰慕之情。美国戏剧演员搭档劳瑞和哈迪(Laurel and Hardy)给他写

    过亲笔信,他对此事感到非常自豪。童年时代的他曾经出演过一系列的小角色,可

    惜他没有继续追求梦想,没有追随内心所爱。他为人爱冒险,很有想法,也不在乎

    别人的眼光;他之所以选择妥协而放弃梦想,选择了一份传统而稳定的工作——眼

    科医生,主要是为了让父母放心。

    为戏剧表演做准备的日子并不有趣。我常常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使我局

    促不安、自惭形秽,无法适应这段日子。在我成长的这个乡村小镇,民风保守。因

    为父亲和家人显得比别人出类拔萃太多,我听到了不少风言风语;因为我家住大宅

    子、开好车,常常到国外旅行,包括去美国拜访父亲的家人。那个时候就算是去哥

    本哈根旅游,也被认为是“有点分量的事”。

    父亲也“高调地”和报纸的编辑有书信来往。这还不够,他甚至还参加了一个

    颇具争议性的政治组织。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很怕别人对父亲的事议论纷纷,很担心他会做出令人尴

    尬、哗然一片的举动——而他常常这么做。在中学生时代,我感慨父母若能行事低

    调一些,即可堪称完美。

    父亲和我共同排练戏剧的时光成为我们父女关系的真正转折点。在某种程度

    上,我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他;可同时我也发现了他的一些长处,开始接受和欣赏

    他本来的样子。也许,这也是我开始接受和欣赏自己的开端。

    从多方面来看,在戏剧表演的序幕被揭开之前的那段时光都具有重要意义。长

    大后,当我第一次相信自己可以担任领导者、发现真正的力量、发挥个人影响力,我首先回忆起的就是这段往事。我拥有自己未曾察觉的勇气,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

    好。我敢于活出真我,并为这个目标付出全部。

    谈到力量,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所谓的“实权”或是别人凌驾于我们之上的力

    量。当我意识到自己拥有独一无二且别人无法取代的个人魅力、内心深处的“中流

    砥柱”以及客观的实力,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我也实实在在地开始自主管理

    人生。

    在我的人生当中,这样的“杰普时刻”多次给予了我有力的支持。在工作中遇

    到门店开场的场合,我必须站在上千人面前,与主讲人侃侃而谈或者接受一项重要

    的奖项,我也不例外地感到紧张和忧虑。我也经历过彻底灰心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

    时刻,比如,陷入业绩连续几个月下滑了两位数字的困境;面对总部即将进行的重

    大变革;卷入非法解雇的诉讼而出庭作证;在5000米跑步中,距离终点只剩1000米

    时想要放弃。

    我们都经历过类似的“杰普时刻”。只要我们了解“杰普时刻”的意义,懂得

    如何开发利用它,它就会成为我们的救生索,推动我们构建理想的人生。

    无论在职场上还是个人生活中,我都曾亲眼目睹身边人找到自己的“力量源

    泉”。在匹兹堡店的一位前同事一直渴望成为店长,无奈总有“绊脚石”:家庭状

    况不好、表现不够出众、缺乏自信等。尽管如此,她从未妥协,不言放弃。我从匹

    兹堡店离职以后,一直与她保持联系,不断给予她鼓励。直到有一天,她成为康涅

    狄格州纽黑文市的新店店长。就职致词那天的她让我印象深刻,她流露出自信,洋

    溢着自豪,重新找到了久违的个人力量——这就是她的“纽黑文时刻”。

    我儿子16岁那年,问丈夫能否父子俩一起参加马拉松比赛——这可是他们之间

    一个巨大的承诺,为此他们辛辛苦苦训练了数月。正式开跑那天,我们早晨五点起

    床。他们俩都很紧张,我们全家甚至无心谈论户外的大雨和可能诱发父子俩过敏症

    的潮湿天气,就奔赴赛场。他们开跑状态不错,不放心的我不顾倾盆大雨在后面跟

    跑了10英里。几个小时过去了,我焦虑不安地在冲线处等待两人的出现。然而我只

    看到儿子一个人迎面跑来,丈夫并没有出现。原来跑到13英里时,丈夫不幸开始抽

    筋,他让孩子继续跑下去。儿子当时非常犹豫,心情复杂,但最终还是继续前进。

    跑完14英里,没有爸爸在左右的他精疲力竭、灰心沮丧。于是他倒下了,由于脱水

    开始呕吐。喝了运动饮料后,在“我一定可以做到”的强大信念支撑下,他又重新上路。最终他凭借着自信和力量完成了比赛。这就是我儿子走出低落、迷茫、自我

    怀疑的低谷,触底反弹的时刻——这就是他的“马拉松时刻”。

    我的姐姐也经历了九死一生的“40%时刻”。几年前她被诊断患有癌症,医生告

    诉她只有四成患者能活过五年。这个消息如同当头一棒,倍受打击的她陷入惊恐。

    一想到也许不能看到孩子完成高中学业就撒手人寰,她不禁全身颤抖。经过一段悲

    痛、饱受折磨并反思的日子,她决定要成为那40%战胜癌症的人——结果她真的做

    到了。

    我把这称为“个人力量”,人们用许多词汇、定义来阐述这个名词。但最关键

    的是确信你身上潜藏着这股神奇的力量。

    纵观我的职业生涯,各种头衔赋予了我许多权利,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

    重”,我不得不肩负起头衔附带的权威和重任。在管理工作中,我有这么一个原

    则:尽可能避免运用职权压下属。而是让下属发现他们自己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对

    自己负责。

    发现自己的“个人力量”并时常与它保持联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我们的

    核心。而且它源源不断,在必要时给予我们可以倚靠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能够面

    对人生道路的高峰低谷而不会迷失方向。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股力量,只是你可能抛弃了它,遗忘了它,或者还没有找到

    它。如果你恰好是这样,你需要开始寻找并和你的“杰普时刻”联结起来。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何决定你的一生中要做哪些事情,这真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高中阶

    段和大学毕业那会儿的我对于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一无所知。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导

    游,有机会四处游览,参加各种以往不常参加的疯狂聚会。

    我对于管理工作和树立个人影响力的热爱表露得较晚,那是当我成为了一名记

    者并发现这份职业并不适合我的时候才察觉到。

    只有当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个人能力才会浮现出

    来,成为我们的依靠。个人能力就是寻找勇气去追逐自己想过的生活,前提是要了解想做的事情的大

    致方向。就是某个领域,你觉得有能力和信心去创造无限可能,事情也会比较顺利

    地水到渠成。

    有不少认识的朋友、家人、同事一直在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由于因陈守旧

    比改变更有安全感。他们不敢设想如果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

    不确定或是不清楚自己的意愿,或许会疑惑为什么事情的进展不像理想中的那样,但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渴望什么,又怎么能期待成功从天而降?

    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继续我的记者生涯,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对我来说并不

    难,也很有可能获得平稳的职业发展,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总有一个声音在

    心底问道,我在从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吗?

    继续走之前的老路会简单得多,假如你鼓起勇气纵身一跃,没有办法提前知道

    起跳之后的结果,你必须听命于内心的声音——你得相信并追随自己的直觉,哪怕

    困难重重。等待吧!追随内心的勇气会给你力量,让你坚信“一切都会有最好的安

    排”。正如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Paulo Coelho)在其经典著作《牧羊少年奇幻

    之旅》(The Alchemist)中所言,“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的时候,整个宇宙都

    会帮你”。

    如果你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也不知道想要什么,没关系,你不是一个人在迷

    茫!其实走出迷茫的途径很多。一般来说,在回顾过去、反思某些印象深刻的场景

    之后,你能自己找到答案。想想看是什么时候你觉得自信爆棚,仿佛站在世界之

    巅,雄心勃勃——充满使命感,无暇顾及他人想法和眼光。或是什么时候你跌入人

    生的低谷,需要肩负责任才能继续前进。这些就是你开发利用潜能的时刻,这些就

    是你向前一步、走出困境的开始,这些就是可贵的人生指南指引你做出的正确改

    变。

    敢于迈出第一步

    我能体会为何这么多人不敢向前迈出新的一步——人人都害怕失败。

    一个非常有效的操练就是扪心自问:迈出新的一步真正要面临哪些风险?如果

    没有成功会如何?什么都不做又会收获怎样的结果呢?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比追求自己想要的冒险得多。

    追求舒适简单的道路,结果往往是可以预测的。轻轻松松就把问题解决,这样

    的做法不太可能真正改变你的生活。经验告诉我,勇敢前进比固步自封要安全得

    多。守旧带给你的是厌恶、压抑、加重对生活的无力感。

    唯有艰苦努力能带来真正、长久的改变。除此以外,别无捷径。你还在等什

    么?只有你才能定义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致力追求的,什么是愿意为之奋斗

    的。

    当然人生中总有软弱的时刻,想要停留在舒适的老路上。家有老人、孩子需要

    照顾以及其他种种都是束缚我们的正当理由。但很多情况下,我们内心早就准备了

    数不尽的借口来敷衍自己,就是不想要开始。比如,你总有理由不换工作,就像天

    气不够好不想外出跑步一样。

    从不抓住机遇,让各种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擦肩而过,这样下去你怎能期待生

    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呢?

    安全的、没有一丝波澜的生活就好比每年都去同一个地方度假。每年的天气可

    能稍有变化,你可能会遇上不同的人,除此之外基本上年年都在看同样的风景。也

    许此刻你觉得它是个完美的假期,也说不上有什么错误,可当你某天没有照常去希

    腊而转身去了印度,你会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发现个人力量之旅也同样如此。这是一次深入发掘内在力量、主宰属于你的人

    生的旅途。每次你迈出全新的一步,尝试从未做的事情,你就发现了自己全新的一

    面。

    敢于比平常前进一小步,当不安和压力烟消云散后,你将和当年的我一样,领

    略到全新不同的感受。即使你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也不会惊慌失措。想当年我刚到

    美国,全新开启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未知因素,我仍相信能走好自己的路。没有人安

    排我的生活,我对自己负起了责任,不倚靠他人。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为前面

    未知的艰苦、挑战做好迎接的准备。事实证明这么做完全值得。

    凝思前行 找到你的力量以下是指导你发现内在力量(你的“杰普时刻”)的实践练习,目的是让自信

    和低谷这两种场景成为你追求心中理想道路上的救生索。对你生命中发生的事情负

    上应尽的个人责任,你会收获到自由和力量。

    1.回忆以往在哪种场景中你会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准备好迎接各种挑战。也

    许是潜藏在你本能中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你掌管着一切,其他人怎么说怎么想一

    点也不重要。你坚定而自信。请在你的记录中描述上述场景。

    2.回忆当你跌入低谷的时候,仿佛有个黑洞吞噬了一切希望,可最终你却成功

    地走出了低谷。想想当初你是如何倚靠内在力量走出黑暗的?你就是那最终的决定

    者——启动了内在力量,踏出关键的一步,最终扭转了困境。请在你的记录中描述

    上述场景。

    3.这些经历让你对自己有了什么样的认识?请用恰当的词语详尽描述出当时的

    情绪和力量。

    4.现在来看看你今天过得如何——你的工作、与家人的时光、与搭档的关系、你的健康管理。生活中的哪个方面你自认为管理得不错?在什么时候、怎样的情形

    下你觉得内心强大?思考如何能把这种强大的感觉扩散到那些有待改善的方面?与

    这股催人振奋的力量联结起来,让它充满你。要是能清楚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让

    你感到称心如意,自然就能把这种美好体验应用到那些并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你正致力于平衡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某些方面的差劲犯愁吗?你尝试寻找自

    己的“力量泉源”却没有找到,与个人力量联结却感到无力吗?别轻言放弃,请给

    自己多一点耐心。继续努力,改变的力量就在那里。

    第二部分 你自己的旅程

    “无论如何绕路、如何调整,商队都朝着同一个罗经点前进。一旦障碍被

    清除,他们就会以那颗指明绿洲的星为指引,重回原来的路线。”

    ——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4 丢掉建议清单,探索你自己的道路

    “来哥伦比亚大学曾是我的一个梦,今天我真的来了。但过程与我当初想象的

    稍有不同。”这是我面对70名工商管理学硕士生做的开场白,演讲的大学正是我当

    初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新闻专业学生梦寐以求之地。

    我曾向哥伦比亚大学申请实习生职位,但遭到拒绝。如今,作为宜家北美区的

    总裁,我已经多次受学校邀请前去谈一谈宜家的理念和商业模式。学生觉得我的经

    历很有趣,我没有太把自己当回事,尽管曾经被拒,如今却成了该校的特邀发言

    人,学生们却很喜欢这个故事。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我和丹麦金融报社《交易》(B?rsen)之间。在新闻学院念

    书期间和毕业后不久,我曾先后申请该报社的实习职位和正式职员,双双被拒。

    2009年,报社的行政团队邀请我去做演讲,那时我刚成为宜家的全球首席人力资源

    官。

    两个例子都告诉我,有时我们会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与传统的

    职业规划不同是我职业生涯的一大特点。正如其他职业一样,记者有其固定的职业

    发展道路,我本应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可是,发现它在我身上行不通后,我决定丢

    掉那份“建议”清单,开启自己的旅程。

    如果对自己未来十到十五年的规划太过巨细无遗,你很可能就看不到旅途中的

    选择和可能性。等你实现那个最高目标,你或许会感叹:现在又如何呢?或者,万

    一你的计划没能实现,你便可能一蹶不振。

    其实,我很感激报社和哥伦比亚大学拒绝我的人。如果当初没被拒绝,我就不

    会拥有今天这样幸运的人生和激动人心的事业。

    在当时,被这两个地方和其他公司拒绝,我的自信心备受打击。我感到失望、气馁、不知所措。我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在新闻行业有所成就,甚至开始质疑人生。

    这些是会把人变得卑微的经历,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过并且最终都能从中走出来。这

    些经历强迫我重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答案不是继续学习,尽管在当时这无疑

    是选择之一。我不想为了学习而学习。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都更倾向于从经验中

    吸取教训,通过实践学习,驱动我的一直是对冒险和未知的热情。如果以文凭来论,我并不总是拥有与我从事的工作相关的背景,在某些领域也

    没有接受“正规的”培训,这通常能触动记者的敏感神经:没有人事管理经验,却

    从店长成长为北美区人事经理;不具有工商管理硕士和金融相关学位,却成为公司

    CEO。我从未因文凭方面的原因而退缩。在我看来,美国这个国家的精髓就在于:我

    们都有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自由和义务,我们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这个国度允许企

    业家和勇敢之士去冒险,在自己陌生的领域施展创意。既然如此,我们何必给自己

    强加不必要的限制呢?

    考虑到我的个人背景,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硕士生交谈是特别有趣的

    经历。我并没有得到这所伟大学校的学位,但那天,70名学生被我的经历深深吸

    引。关于宜家,关于我如何做到全球首席人力资源官,以及我在这一过程中都学到

    了什么,他们听得如痴如醉。

    被拒的意义

    外人要看出或明白这一点或许有些困难,但在我看来,我在被拒和遭遇失败时

    的应对方法一直是我人生中的一条命运红线。每当事与愿违,我总能做出调整,发

    现新机遇,并在必要时选择一条备用路径。我从不害怕尝试新事物,这一品质让我

    受益良多。回看自己人生中被拒和失败的经历,你的那条红线是什么?

    多年来,冒险一直是我的动力。我喜欢把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写下来。进入新闻

    学院后,我的梦想一度是环游世界,为大报社撰写专题。

    我是个天生的企业家。我喜欢创立新事物,脑海里总有各种新奇的想法。在我

    决定不再在新闻行业苦苦挣扎后,我的创业欲望把我带入了商业的世界。我爱好设

    计,喜欢统领大局和与人打交道,这些品质一直是我力量的源泉。

    我相信,无论发生什么,对我们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和机会,我们都可以选择

    从中获得积极的东西。对那些气馁的人,我想说:“你可以让自己难过一段时间,但在那之后,你要擦干眼泪,督促自己从失败中学习,然后继续前行。”

    从挫败中寻找正面意义,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思考和行动。遭遇挫败的人一不小

    心就会一蹶不振。“哎,实现不了梦想,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似乎是明摆着

    的事实,也是我们在逆境中很容易陷入的一种情绪。我们应该把逆境视作挑战。对我而言,被拒让我看清那并非自己想走的路。这不代表所有人在被拒后都应另辟蹊

    径,但至少这一经历会让你思考、调整,然后去寻找新的机会。我相信,天下没有

    免费的午餐。天长地久的成功婚姻,热爱而擅长的工作,从幼儿园便开始的亲密友

    谊,这些都是经历幻灭、挣扎和挫折后的果实。

    有些人很幸运,他们天生就更容易看到万事积极的一面,因而也能更快抓住新

    机会,更容易往前看。

    在我看来,总是看到事物消极面的人也能通过练习学会积极思考。这需要我们

    有意识地重塑思维模式,练习释放消极想法,退后一步,集中精力在能让我们向前

    看的事物上。正如我的友人兼导师指出的那样:“每个想法都是一次自觉的选择,它或萎缩、或膨胀着。”从我一生中为朋友、同事和同行提供指导的经验来看,这

    话说得极对。那些垂头丧气、妄自菲薄、缺乏勇气和活力的人常常告诉我,他们一

    天中产生的大多数想法都在萎缩,而非膨胀。

    不断萎缩的消极想法最危险之处在于,它可能会让你给自己创造一个不健康的

    自我世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对我们自己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在你遭到拒绝或陷入逆境时,要避免产生那种自己毫无用处或是个失败者的想

    法。想想自己能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什么,以及下次你会留意什么;然后集中注意力

    在你的优势上,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接受被拒绝这一现实的过程就是我自我提高的过程,我也有自怨自艾的时候,但持续时间通常很短,我不会花太多精力去想自己接受的培训是否到位,我是否配

    得上那份工作。被拒绝给了我一次机会,让我学习下次能怎样做得更好并且提醒自

    己: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只是这件事不适合我。

    从大处着眼,忽略细节

    追求完美的欲望也对我们产生了极大影响。我们不可能总是百分之百完美。完

    美是一种错觉。我母亲一直说我是sjuske,在丹麦语里,这是不够完美、做事求简

    便的意思。对百分之百完美的要求会让我们走进和消极思考一样的死胡同。降低自

    己对完美主义的要求,拥抱不完美,你会感觉如释重负。

    在涉及工作的重要问题上,我会注重细节,随时核查进度,保证按时完成,我会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高的期望。在家也是一样。我按时付账单,保持房间整洁有

    序,在尝试新菜品时关注食谱里最微不足道的细节——但我不是一个沉溺于细节的

    完美主义者。我总会在开会前做好准备,但如果你需要浏览的是两百页的文件,就

    应该学会取舍,把精力放在关键的议程上,同时接受你不可能巨细无遗、面面俱到

    这一现实。

    取舍和忽略部分细节能让我省掉不少力气。我能在1小时内打包好行李上路;如

    果有客人要来吃饭,我会对自己说:“做菜要花多少时间?买东西要花多少时间?

    很好,三点以后再开始准备也完全来得及。”对我来说,没必要提前计划日程。但

    我发现,并非每个人都这样认为。

    有一次,我和家人开车去南卡罗来纳州度假。安排行程和路线的任务落到了我

    的头上。临行前一天,我摊开地图,发现路线很简单:只需要沿着95号州际公路往

    南开,再沿着26号州际公路往东开。沿路看到合适的餐厅、宾馆就停下来用餐和住

    宿。第二天,我们开出车库的时候,丈夫问我:“你怎么计划的?”

    我把地图给他看,告诉他:“我们前两天先沿着95号州际公路往南开,到26号

    州际公路后再往东开1个小时。”

    他感到很惊讶。在他看来,计划行程需要考虑更多细节,比如安排每天开几英

    里,预订沿途的宾馆,拆分路线。然而,尽管我的方法与他不同,我们最终还是顺

    利到达了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

    只在需要的时候制订巨细无遗的计划。事情其实比你想象的容易得多。尽管从

    学历上来看,我并无“资格”担任整个北美区的人事经理甚至CEO,但我之所以能走

    到今天,部分是因为我能够制订计划,区分事情的重要性,忽略部分细节。我相信

    自己能快速投入几乎任何事当中并及时理清头绪。这要归功于我的童年和我接受的

    记者培训:我懂得着眼大局,忽略微不足道的细节。

    遗憾的是,我发现很多女性,有时也包括我自己,太过纠结于自己无能为力的

    事,对找工作时缺少证书和工作表现不完美耿耿于怀。我们总是认为要把十道题全

    答对才算是通过了测试,这常常让我感到惊讶。相比之下,许多男性只要拿下八道

    题便心满意足,毕竟,我们真的需要关注那两道答错的题吗?很多时候,“良

    好”就已经足够好了。但女性却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那两道答错的题上,进而忘记我们其实已经答对了大部分题这一事实。如果凡事都要做到百分之百完美,每个微

    不足道的细节都要到位,我们只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压力,永远觉得自己做得不

    够好,也不会去迎接美好的新挑战,尽管我们完全有能力应付它们。

    如果不算特别专业的领域,这一思维方式其实适用于大部分职业,对领导职位

    和大公司来说尤其如此。通常情况下,我们无需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我们需要

    具备寻找方向、批判性思考和领导团队的能力。我们不必什么都懂,但我们需要身

    边有学识丰富的人,我们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设定方向,询问最切中要害的

    问题,然后做出决定。

    同样,你应该控制想要提前规划自己职业道路每一环节的冲动。诚然,有些步

    骤的确是必须的。如果没做店长,我就不可能成为负责美国所有宜家店的CEO。然

    而,我并非必须先成为人事经理才能掌管宜家北美区业务,尽管人事经理的工作给

    了我丰富的经验并让CEO看到了我的潜力,正是他后来将我任命为宜家北美区的总

    裁。

    我的事业一直是自然发展的,这让我明白:太过详尽的计划其实弊大于利。首

    先,它会让我们对过程中出现的机会视而不见;其次,如果太以目标为导向,我们

    很容易将工作从我们的生活中剥离出去。在我看来,将工作视为生活中一个不可分

    割的重要部分,而非生活的全部,这才是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做法。

    别做工作的奴隶

    一位朋友曾因需要我帮忙请我吃饭。那时的她几乎沦为自己职业计划的奴隶。

    在制订职业计划后,她便不愿与其有哪怕一点点的偏离。她来找我是征求我的允

    许,让她能够打破束缚,重新思考。她那份野心勃勃的计划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

    于时间的安排,她想在几年内就完成自己一生的目标。在忙于实现事业目标的过程

    中,她忘了去拓展自己和人生的其他方面,那成为她压力的根本来源。她需要做的

    是放弃自己头脑中诸多不切实际的想象和期望。尽管对此了然于胸,她却需要得到

    别人的允许才敢放慢速度、重新审视,确定事情的轻重缓急,以更现实的步调前

    进。

    在人生的早期,我们或许会有一种急迫感和压力感,接受好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并非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都上过耶鲁、哈佛或是普林斯顿,我们中的大部人最终也不会拥有万众瞩目的人生。我们要记住,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你还想做些什

    么?你渴望从事其他工作或迎接新的挑战吗?

    我在匹兹堡共事过的一位年轻室内设计师就是很好的例子。那时我还是店长,她是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在她发现自己所在的部门有部门主管的职位空缺后,她找到了我。她深知管理岗位是取得成功的快捷方式,但不确定自己是否该去争

    取。她的理想是拥有成功的事业,对于是否该申请那份工作,她想征求我的意见。

    作为回应,我问她热爱的是什么,以及在她的预见中五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

    子。她表示自己也难以确定,毫无头绪。我让她花时间想想,并安慰她感到困惑是

    正常的。第二天,她重新找到我,告诉我她感到如释重负,此刻的她已经非常清

    楚,自己真正热爱的是设计,而非管理。于是我们一起探讨了在她感兴趣的设计领

    域里的诸多发展机会,而不再把注意力放在那个空缺的管理职位上。几个月后,她

    从匹兹堡搬到了费城,在那里,她成为北美拓展团队的首席室内设计师,负责设计

    我们所有新店的展示间,又在后来成为加利福尼亚州一家新店的整个视觉陈列和室

    内设计团队的经理。

    她没有选择那条“保险的职业道路”,而是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通过适合

    自己的道路获得了成功。尽管多年后,她还是担任了同样的管理职位,但她是通过

    自己的方式,踩着自己的步调走到那一步的。就她的情况而言,她需要的是别人的

    一点引导和对常规方式说“不”的勇气。

    敢于说“不”,是帮助你选择自己道路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反之也成立。我见

    过另外一类人,他们因为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不相信自己能应付全新的挑战而几

    乎快对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说“不”。由于被刻板的自我印象所束缚,我们有时会

    低估自己的潜能,尽管这种印象往往与现实并不相符。

    在我看来,时机很重要。康乃狄克州纽黑文市的新店店长是我的学员之一,我

    当时很为此自豪。我知道这一直是她的梦想。我们曾一起在匹兹堡共事,那时我俩

    都努力试图在生活中寻找平衡点。她总是把家庭放在首位,婉拒升职机会,只为陪

    在女儿和父母身边并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在匹兹堡工作的十五年里,她培养了许

    多宜家经理,她总是保持着极高的积极性,乐于学习并拓展自己。多年来,她一直

    告诉自己:等女儿上大学后就去争取店长的职位。看见她梦想成真,我感到十分欣

    慰。她从未放弃可能性——对她而言,她只是需要等待时机,并在时机未到时学会

    说“不”。

    从A到B的曲折路程

    我的个人经验——包括生活中的经验和作为领导的经验——告诉我,达到同一

    目的地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我常常负责执行商业计划,如果计划的目的是从A

    走到B,抵达的过程从来不会是简单地走直线。我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计划

    赶不上变化,我们都需要一路调整路径。万事都有起伏波动,无论是领导力、改

    变、可持续增长,还是发展。

    实现目标的过程越难,我就会学到越多,变得越强。这一点在我担任宜家北美

    区总裁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的美国正处于极不稳定的经济周期。我们开了很

    多家店,不同店的销售成绩和业绩水平却参差不齐,这使得我们很难预测公司的财

    务表现。这次经历教会我在困难时期咬牙坚持。相比一帆风顺,逆境会教给我们更

    多。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已步入正轨,明白所有波折都是旅途的一部分。成功与巧思

    往往酝酿于富于挑战的时期。

    我常常与我的孩子对话,话题围绕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什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

    展开。我们会谈论他们人生的大方向,探讨他们想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由于两

    人都才二十出头,尽管有大方向,但他们还是得应付生活每天扔给他们的曲线球。

    这让我想到了人生指南针。在我看来,它是职业规划之外的第二最佳选择。

    凝思前行 发现自己热爱的东西

    发现自己热爱的东西就是找寻你天生力量源泉的过程。如果你已迷茫多年,不

    清楚究竟是什么带给你力量,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问自己很多问题,并积极尝试新

    事物。(本练习灵感来自茱莉亚·卡麦隆的《创作,是心灵疗愈的旅程》一书。)

    1.每周花一天时间做一些你不常做的事。花时间独处,参观博物馆,白天去看

    电影,去林中散步,拍照,或是练瑜伽。这会让你有全新的体验并让你意识到:日

    常生活中的小改变能增加欢乐和幸福感。

    2.回想自己童年的一些特别时刻,写下来,说一说它们为何特别。这能让你发现是什么让你兴奋,什么带给你快乐。如果当下的你感到不快乐,问问自己如何能

    利用这些新发现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刺激。仔细想一想是否有什么东西让你犹豫不

    决。

    3.继续问问题:什么对你而言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你热爱自己此刻做的事吗?

    是什么赋予你力量?你什么时候最快乐?你最在乎什么,最不在乎什么?你想多做

    些什么,少做些什么?

    4.想象五年后的自己,给现在的自己写一封信。谈一谈你的生活,你对自己的

    感受。聊一聊你身边的人。你爱的人是谁?你住在哪儿?你在做什么?你在乎什

    么?你当下正在忙什么?

    5.重拾或发现自己所爱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时时刻刻把精力放在你所热爱的事物

    上,而是你应该让生命里多一些能带给你快乐和幸福的东西。

    5 强大的“人生指南针”

    女儿18岁那年,她面临着申请大学的人生选择。我抽空与她坐下一同探讨她的

    未来之路。犹记得当年的我也面临着同样的选择,惊慌失措、毫无头绪,不知道以

    后要学习什么专业,也无法确定将要长期从事哪种行业。

    在涉世未深的年纪要一下子制订所有重要的人生计划,难免会犯愁。而且,就

    读美国本土的“优质大学”往往免不了承受额外的压力。我建议孩子们把这个阶段

    视为他们成年生活的开端——是时候认识自己、明确自己所追求的,而这个阶段有

    迷茫再正常不过了。

    我认为教会女儿如何使用“人生指南针”远比回答哪个专业合适要重要得多。

    它是一个帮助你回答“我是谁”“终其一生,我追求的是什么”等问题的应用工

    具。从我的职业经历来看,我一直在践行毕生的使命,而不是追求某个特定目标。

    我在“指南针”的帮助下一路走来。“指南针”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基点

    分别为价值观、激情、力量和幸福。当我不自觉地偏离人生航线的时候,它为我指

    引方向,使我回归当行的道路。

    18岁时的我并没有特意为自己规划特定的人生航线,但到了20出头的年纪,我发现自己喜欢冒险探索。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韵味、人文风情、领导能力和设计

    才能这些领域都深深吸引着我。回想当初,如果能有一个可信赖的人在身边和我谈

    谈未来的梦想及追求,年少的我必定受益匪浅。越早发现你的激情所在,就越有可

    能创造出梦想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激情已成为不可或缺、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如今“指南针”对我而言非常重要,每次和孩子们沟通的时候我都会强调它的

    价值。女儿的一份大学申请材料中要求回答“你是谁?”在我看来,那就是生活的

    本质。当你认识自己、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后,就能更有依据地做出各项决定,胸

    有成竹地应对人生的挑战。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思考什么是你想要的人生,旅途又会有怎样的风景。

    在女儿看来这是一个新奇的主意,对于这方面早已有所接触的我来说也是灵光

    一现的“顿悟时刻”:原来我们可以定期对周遭的人事物进行反思。与其被动地等

    待事情发生,不如先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真正在乎的是什么?我们肩

    负着不可推卸的个人使命吗?给出自己的答案,意味着我们对个人的价值观、激情

    与力量所在有了清楚的认识,牢牢把握人生幸福的核心要素。你也有自己的“人生

    指南针”,为你从大的方面提供指引而不是直接给出专门的、特定的“标准答

    案”。每逢面临工作机会或重大抉择之际,我们就应扪心自问:这是通往理想生活

    的道路吗?

    有时候答案是否定的,这也不意味着你必须拒绝该项任务或工作。事业发展

    中,用上几年时间走些弯路也未尝不可,若事先能对自己的使命心中有数,做决定

    时也能更有依据。

    知道目的地在哪儿,自然就懂得哪条路是你该走的。

    对于大部分青年人来说,大学生活刚开始是一个让人倍感压力的阶段:远离家

    庭、宿舍生活、结交朋友、学习考试、适应过渡……方方面面都是崭新的。有些青年

    会参加一些社团交流,比如姊妹或兄弟联谊会。在第一个学期,女儿还没有结识到

    什么好朋友,也不确定是否要参加姊妹联谊会这类的社团活动。

    她个性外向,热衷交际。但她对姊妹联谊会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未能以社交网

    络的角度进行筛选,结果就是匆忙入会,待了不久就退出。事实上她很享受成为社

    团的一分子,在其中结交朋友,可这个社团给不了她想要的。一方面她为自己的退出松了一口气,另一方面又为找不到合适的社团而沮丧。她继续寻找,根据自己对

    维护社会公义、服务社区的热爱,把选择焦点放在学校内社区服务、社区工作等相

    关社团。她从中选择加入了两个此类组织,还搬进了专门为该类社团服务的同学准

    备的宿舍。她恰当地根据价值观和激情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不明确下一步要干什么的时候,我们都会陷入类似的困境。这时我们一定要保

    持开放的心态,接受自己面临选择时产生的困惑,甚至可以在找到正确的方向前做

    一些新的尝试。就像女儿加入姊妹联谊会的经历,尽管不符合她的兴趣并以退出告

    终,可是却让她亲自检验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她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经历这样一

    个过程,她的直觉在最后被证实是对的。女儿与姊妹联谊会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例

    子,说明了“人生指南针”如何引导我们:不仅排除了不适合我们的道路,而且为

    我们指引了新的前进方向。

    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应当做什么,哪怕最后结果和期待的不同也没有关系。即

    便我们清清楚楚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有些情况下也还是会陷入疑惑,发现自己正

    不自觉地朝反方向走。因此,让“人生指南针”持续地指引你、衡量你的选

    择:“这样的结果是我所期待的吗?它与我的核心价值观相符合吗?”

    以职场上常见的消极厌倦、期望晋升为例,同事的鼓励、老板的期望让你考虑

    是否加入经理职位的候选人。一方面,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决策权让你觉得很棒;

    另一方面,职位带来的压力和要肩负的责任却让你望而却步。于是,你勇敢地走出

    了习惯的“舒适区”,参加了一个经理研讨会。从熟悉的工作中抽离几天,与同行

    一同探讨对管理者的定位,这会让你对管理职位有更清晰的了解。这样无论你做出

    怎样的决定都是对的,因为你对当下的自己充分负责,审慎思考了走上管理职位的

    得与失。我认识不少专业技能人才对管理岗位没有兴趣;他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

    作,不想承担额外的风险责任,也不太可能成为管理精英。同时,也有部分的专业

    人才渴望在专业领域以外不断得到成长、尝试肩负重任,最终成为优秀的管理人

    才。当有人问“您觉得我有管理天赋吗?”我总是以反问来回答,“你想要成为领

    导者吗?”我认为这取决于个人的决定。

    无论是年轻青涩的学生,还是职场经验丰富的员工,“人生指南针”都能为你

    的决策提供莫大的帮助,堪称“决策神器”。这样你就能胸有丘壑,顺利应对一路

    上的颠簸挫折,笃定判断迷茫中的前行方向。投入时间寻找人生使命

    我属于使命驱动型的人格,做事情之前总是需要了解这样做的目的。宜家家居

    就是典型的以使命为动力的企业,这也是我为宜家工作了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之一。

    它“销售”的不仅仅是家具,其企业愿景“为大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深深

    吸引我为其效劳。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给了我巨大的启发,让我意

    识到个人使命是如此的重要。柯艾略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人活着最重要的责任莫过

    于找出存在的意义,书写人生传奇。

    大多数人都无法详尽描述出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能让我们的热情

    燃烧,我们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在我的家人、朋友、同事身上,这些答案因人而

    异。记得几年前的一天,我在海滩上散步,问丈夫要书写怎样的人生故事,因为那

    时的我已经苦思冥想了好几天,试图找到我的人生使命。他随即给出了答案:“努

    力成为最好的父亲;作为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正面影响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孩子

    们。”他的回答不假思索,思维非常清晰。他反问道:“那么,你呢?”

    听到如此直接的提问,我突然发现自己无法得出一个清晰的答案,于是这促使

    我努力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使命,使命通常与见证人们的成长有关,并且是一项循序

    渐进的工作。“以自我认识为基础,发挥无限的潜力,承担起自我领导的角色,去

    创造理想的生活。以自己的人生做见证,给别人带去能量和鼓励。这样我们就能影

    响更多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最近辅导了一位年轻优秀、胸怀抱负的女性。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迫

    不及待地和我分享了最高目标——成为公司的管理层。我首先问她希望过什么样的

    生活,这个提问让她的关注点从眼前的目标转移到了更远大的人生使命上。这样的

    思考让许多别的因素涌入了她的脑海:个人生活、职业发展、兴趣爱好等方方面

    面。几个月以后,她发现自己不再着急成为公司的经理,因为她已经找到了更远大

    的人生使命,发现下一步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机遇和选择。

    到了儿子申请大学的那年,我们一起投入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他的人生使命。对

    于一个17岁的年轻人,这真是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但我没有放弃:“尝试描述什

    么对你而言是重要的。你觉得自己该朝什么方向前进?你会如何度过未来几年,成

    为理想中的自己?”当时他听懂了大致的意思,但仅局限于“听听就好”,没有认真对待,也不准

    备深入探讨。为大学生活做准备时,他只想到为毕业论文找到一个好的课题,能顺

    利毕业。他受到父亲多年来的影响,决定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因此他的论文

    论述了自己对“早期教育阴盛阳衰,男性教师缺乏”现象的看法。

    我和儿子之间的讨论持续了好几年,渐渐地,他开始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建立

    起自己的价值观,找到真正想要成为老师的动机。他在小学阶段并没有表现得很

    好;在生活中他仅接触过两位老师;在性格形成时期,没有很好地培养学习的乐

    趣。就儿子的个人经历而言,他能体会到老师是如何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的,这

    种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学龄阶段,甚至持续到他们长大成人。

    在大学期间,儿子缺乏学习动力,于是他请了一个学期的假。其中有五个月时

    间在一所小学担任课间休息老师,这样他既能接触到孩子,也能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想当老师的动机。

    推荐你使用同样的方法让自己理清头绪,任何年龄段的人所面临的任何难题都

    适用。也许你人到中年,今年43岁,却陷入不知道想要什么的迷茫。当初的热情和

    动机已经褪去,却还看不到地平线。安静下来问问自己:我最在乎什么?未来的三

    四年我会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未来我想要做些什么?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什

    么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把思维转到你生命中真正快乐的时刻。你怎么才能让这样的时刻更频繁地出现

    呢?什么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而什么没有意义?哪些事你希望花更多时间在上

    面,相反,哪些事不希望浪费太多时间去做?如果你专心致力于有特别意义的事情

    上,你就知道真正的兴趣所在,感觉元气满满。然而,你必须投入时间认真思索,不要期待答案会自然浮现在脑海中。

    只有少数人的人生道路是不花力气、一帆风顺的。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人并

    非如此。幸好,我们为寻找答案所投入的时间和耐心会收获十倍的回报,并改变你

    的生活方式。需要警醒的是避免被急躁不安驱使而找到“治标不治本”的答案,或

    者因循守旧、打回原形。最轻松的度日方式就是什么都不做,眼看着时间流逝。我

    常常听到人们说:“马马虎虎吧!也许有那么一段时间过得比较艰苦,但整体来说

    还行。”请扪心自问,“还行”是否真的足够?挤出时间去改变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改变,就需要下决心去做一些事。停下来,挤出时间。如果

    不这么做,放任其无序发展,结局会一片狼藉,导火索可能是被裁员、孩子出生、压力或病痛等坏消息。

    也许你和身边的朋友无数次诉说过渴望改变。我就曾经有此体会。一个朋友在

    职场上艰难生存,屡次有做出改变的念头,可每当直面问题的时候,她却无意做出

    真正的变化。她对晋升总监或经理没有兴趣,也不想通过换工作汲取新的能量。当

    她陷入这样的困境中,总有些事情会发生。谁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境况呢?有人花了

    大量时间去抱怨工作或别的无法改变的事情。这位朋友的应对之策就是顺其自然,然后开始把焦点转移到工作以外的地方。这样她避免了把大量的心思白白浪费到不

    能改变的现状上。经过一番考虑,即使没有换工作,她仍在业余时间完成了许多有

    意义的事情。

    在这样的境遇当中,你面临着三种选择:接纳现状、尝试改变、抽身离职。每

    一种选择都很好,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定位和抱负。我不太可能做出与她相同的选

    择,但这对于她却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重要的是你得做出适

    合自己以及你所处的人生阶段的选择。

    另一位朋友发现自己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一直以来都是为别人而活。她辛勤

    工作,成为孩子们的100分妈妈。换句话说,她掉进了“好好工作生活,为家庭全心

    奉献”的套路,她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天赋白白溜走。

    她需要回归自我,把自己的事也列入计划,停下来并反思“我走对路了吗?”

    给自己喘口气的歇息时间,几次下来,你就会养成习惯。一旦感觉到生活的方

    向失控、偏离,你就会停下脚步反思。如果你觉得暂停休息很新鲜,你可以花六个

    月到一年的时间去得出相关结论。要记住这个过程非常有价值,经历了你就会有新

    的收获。

    这并不意味着你得请上一年的大假。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个暂停、反思、为

    自己留出时间的决定,一个你需要亲身经历、可能改变人生的过程。

    通过导师、治疗师的帮助,朋友的监督,加上自己坚持写“反思日志”,确保能抽出时间看看自己在生活中最想要得到什么;想想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控生活,将

    重要的事情放在优先次序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事情发生。

    常见的问题在于我们往往畏难止步,被失望挫折的情绪笼罩,看不到手上掌握

    着的资源。

    当你说“卧室实在太令人讨厌了,需要重新布置一下才可以”,接下来将会发

    生什么事情呢?我猜你一定会投入时间、金钱来个大改造。你会制订详尽的新房

    间“变身计划”,然后精心搭配新的颜色,购置家具、纺织品和灯具。同样,在充

    分尊重自己对人生的想法前提下,你也能做出类似的决定。我知道做决定很难,尤

    其是在疲惫的精神状态下,但请认真面对你自己,还有折磨人的苦恼挫折,找到需

    要改变的地方和改造方法。

    从个人发展和批判性、建设性的眼光看待人生的高度(远比布置出理想的房间

    重要得多),自然不能用一张简单的清单来得出结论。也许你觉得自己还没有掌握

    必要的方法,就夸夸其谈制订计划的重要性有点难堪。然而,仔细想想有什么比迈

    出这一步更重要吗?我们都要为自己的梦想负责,去完成一系列的事情,就像为了

    使整个家更温馨,我们会着手布置一个美观舒适的卧室。

    比起挑选合适的墙壁颜色、床垫和床架,个人感觉自然要复杂得多,没有人人

    适用的计划。对比常见的健身计划或职业发展规划,制订人生计划并不太普遍。还

    有一点区别是,人们会雇佣私教进行健身训练,请承包商来帮忙翻新厨房;但在人

    生计划方面,不太建议让别人代劳。可是,没有计划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改变。

    循序渐进

    许多计划因为太激进、太好高骛远,以至于最后沦为废纸。不少人会把目标定

    得很高,时间表延伸到很远,于是我们要等到很久很久以后才能看到结果的实现。

    计划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干劲十足,可事实上,太急进、严密的计划很难持续地执

    行。

    小型的、可控性强的计划执行起来更简单。只做细微的调整,保持主基调与原

    来的生活一致,更利于习惯的培养,更易于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大多数人面临的挑战是“万事开头难”,有种方法是沉浸在某个特定的项目中一段时间。项目可以是一个月的瑜伽练习计划,也可以是高强度的三个月个人发展

    静修计划,但对于很多繁忙的、预算有限的人来说,投入时间和金钱都很难。

    在不久前的一个假期,我决心根据美国畅销书作家黛比·福特(Debbie Ford)

    的著作《别让心太吵:感悟生命的21天静心课》里提到的静修计划尝试一番。21天

    正好与我的三周假期相吻合,完成一个切合“如何度过人生”主题的精神灵修项

    目。21天中每一天都要操练。

    过程很艰苦,要进行大量的反思和写作。结果我中间漏掉了好几天,但坚持完

    成的那部分静修让我重新关注起人生中的某些方面,当假期结束后,我对自己的人

    生有了新的认识。

    渐渐地,大部分人懂得了不是轻易地动动手指就能改变饮食或锻炼等习惯。我

    们太多次因为不能按时执行计划,回归老样子导致计划失败;我们过于热衷追

    求“完美主义”,不惜浪费余生来达到生硬的高标准。事实上,持续的改变需要我

    们转变思想、提高觉悟,对于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有更新的想法。就像神奇的

    万花筒,轻轻转动一点点就会有新的事物出现;我们看到新的希望,体会到小改变

    能带来生活中的巨变。

    忍耐的力量

    从现实出发,做个有耐心的人。“生活一夜之间变美好”的想法究竟只是个传

    说。尽管如此,我还是要鼓励你们把自我发展和构建理想生活放在优先的位置。否

    则,当琐事缠身,你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摆脱它们,最终导致在前进的道路

    上“从头再来”,势必会妨碍你朝理想的生活迈进。

    如果你每天离不开网络和智能设备,心不在焉,请抽出一天的时间关闭智能手

    机、远离电脑;也建议你减少耗费在发布各种帖文、朋友圈的时间,过一个“无电

    邮打扰”的周末,每天仅仅查看一次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媒体

    账户。

    有意识地让新习惯融入生活是关键的一步。我也常常疑惑为什么每天冥想5—10

    分钟这么难坚持。纸上谈兵,感受不到这其中的艰难,我们要外出工作、处理各种

    事务,女性通常还包揽了照顾孩子、一日三餐等家务,这一些都是造成进展缓慢的原因。

    因此,考虑到上述干扰因素后,我给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与信任的人

    一起讨论。今天我手上有分别为大事、小事准备的两份指引,另一个重要的工具就

    是做好记录。

    第一次学习做记录,那时候的我正处于艰苦的岁月中。我从朱丽娅·卡梅伦

    (Julia Cameron)的《艺术家之道》(一本旨在帮助艺术家突破创意“瓶颈”的

    著作)中获得提示和方法进行操练。做记录的好处之一就是迫使你深入剖析自己,哪怕每天只是了解一点点。当我再次阅读过去的记录,文字通常会浮现出某些端倪

    或迹象,从中可以看出这件事我为什么做得好或怎么就搞砸了。

    我认为做记录是个好习惯。做记录的频次从每天一次到每月一次不等,这取决

    于我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写作帮助我理出头绪,为什么会进展不顺,是什么让我

    快乐,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哪方面。把想法、关注点、思考都写在纸上,对我很有帮

    助,让我有动力去做出改变。尽管我不是每天翻看日志,但当我读到几个月前的记

    录时总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过去常常声称会关注的事项,现在可以见证它的发展

    状况,这实实在在地给了我坚持下去的自信和动力。

    这些记录是我最好的朋友。

    计划并非只适用于重量级的、大展宏图的项目。也许在未来半年里,我会停止

    宣传,动手理一理堆积如山的待办事宜,比如邀请朋友共度晚餐,与姐妹们拉近距

    离等。我想起一段有趣的经历,某天,我在记录中写下“我要着手处理日常事

    物”,才在即将搬到芝加哥生活之时,考取了伊利诺州的驾照。

    我在担任宜家北美区CEO的日子里,事务繁忙。我不得不记录好未来几个月需要

    集中精力处理的事项,否则它们就会湮没在“文山会海”中。这个办法使我能始终

    关注并及时解决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你也不妨一试,写下待办的重要事项。不需

    要整日惦记着这些要做的事情。把它们写下来,记在心里,“白纸黑字”的方法会

    让你对要做的事更清醒。对我而言,效果立竿见影——我把它们一一实现了。

    如何调整你的“工作指南针”?

    以上所有的例子都在教你如何从小而高效的方面入手调整你的“指南针”。当你面临重大抉择时,使用它,就能产生真正惊人的效果。如果你瞄准了某个高管的

    职位,首先得考虑是否要放弃目前职位上喜欢的东西,新的职位能否给你满足以弥

    补这种失落。我见过太多人从热情高涨到“压力山大”,因为他们离开了真正热爱

    并乐在其中的事情,就为了赚更多钱、爬上更高的职位。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店长是我干过的最棒的工作。1997年当我同意出任宜家人

    事经理一职时,是基于要为店里工作的同事争取福利,发挥他们身上巨大潜力的想

    法。到了2001年,我答应出任宜家北美区总裁,是因为我对于领导能力、发展和改

    变的巨大热忱。

    获得了高职位的工作机会后,我以新的方式来使用“人生指南针”。任职后不

    久,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排解压力。压力不仅来自新的、巨大的

    挑战,也来自如何重新认识现在的自己。我的主要工作是巩固宜家在北美地区的市

    场地位,尤其是在美国,当时的美国人并不太了解宜家。首要的任务是在2010年前

    扩张26家新门店。宜家过去开24家门店可是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现在时间减少一

    半,却要求把门店数量翻倍,不得不承认这项任务有难度。为了进一步稳固市场地

    位,宜家把大量运营中的门店搬到了更好的区域,把较小的分店重新扩建为宽敞的

    概念店。此外,我们要把北美区域的体系格局深入融合到国际化的格局当中,这本

    身就是个大工程。

    工作令人兴奋、充满期待,同时我肩上的担子也不轻,一天24小时都会出现各

    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变革让员工中充斥着不同的声音;每天都需要做许多重大的决

    策;还要应对零售行业中从来都不缺的顾客投诉。兼顾如此多的工作内容,足以耗

    费我百分之百的精力和全部时间,幸好我及时设定了工作限度来保持清醒的判断,避免在工作中迷失自我。为自己设定合理的限度,给头脑留出休息的空间是一种简

    单而高效的方法。员工们渐渐也明白除非有急事,否则不要在周末为工作上的事给

    我打电话或发邮件。这种方法也给员工们传递了重要的信息,老板并不希望他们每

    分每秒都尽可能地为公司卖命。

    美国人的工作时长很长。一周工作60—70小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这不代表我

    们能一直高效运转。我很怀疑这种做法是否真的值得推崇,不管是对于别人还是我

    自己。坚持原则、高效工作很重要,然而每个员工都对自己负责,我把事情划分为

    轻重缓急依次处理,确保我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也同样重要。要是没有设置好规矩守则维护个人权利,我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经验告诉

    我,不遵照“指南针”很容易迷失自己。

    凝思前行 描述你的个人愿景

    个人愿景的描述使我们认识清晰,为我们指明目标。旨在定义以下问题:我们

    是谁,我们会如何度过一生,我们在这里要完成什么,实现什么以及会给后人留下

    什么。描述简短却一针见血,为你指出人生方向。这听起来很难开始,让你迈出第

    一步的简单办法就是想想“在你离别人世的日子,你希望后人记住你什么呢?”

    1.你在背负着怎样的使命?你想要对何人造成何种影响?不要回答维护世界和

    平之类的大愿景,说说自己可控范围内的使命。

    2.你践行个人使命是基于怎样的核心价值观?你将为此采取怎样的行动?

    3.找出启发性、指引性的词语,写下你的答案。

    4.如果你是第一次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记住:不要苦思冥想。找到一个要点

    就尝试开始,持续地发展完善直到你头绪清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给自己一定

    的时间。

    5.邀请朋友、配偶、家人、同事参与这个创造过程,共同描绘将更加有趣!

    6 价值观——最重要的工具

    我喜欢在美国生活。我于20世纪80年代离开丹麦,当时并未打算在这儿度过余

    生。但美国一直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的自由氛围,这儿的每个人都能尽情地做自

    己。如果你做得好,别人会为你庆祝。这里有一种能为他人的成功欢呼的精神,而

    在丹麦,那往往会招来羡慕和嫉妒。在这一点上,丹麦与美国截然不同。

    我和家人与美国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很合拍。最开始搬到美国的是我哥哥,接

    着是我,不久后,父母和妹妹也投奔了我们,最后是我的姐姐。或许这是DNA决定

    的,因为我的曾祖父母就移民到了美国,但他们把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祖父,留在了丹麦。尽管我现在已是一名美国公民,但我在一家北欧公司工作这一点对我

    来说意义重大,在这里,人文主义价值观是经营的核心。这一价值观曾伴随着我成长,对我而言意义非凡。

    在宜家,领导力的基础是价值观。多年前,在参加一次领导人才培训时,我被

    要求列出自己的个人价值观,也是在那一刻,我清楚地认识到价值观在我的人生指

    南针上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

    将我的四条基本价值观诉诸语言给我带来的重大影响,我认为再强调也不为

    过,我强烈建议你们也这么做。困惑和不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与公

    司、老板甚至自己的同伴和朋友发生了冲突。

    我发现,在我的职业社交网络、朋友圈和家人当中,很多人都有让自己与众不

    同的抱负,却迟迟未准备好,不敢行动。迈出那一步如此之难,自然有很多原因。

    如果你不太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前行,在不满的情绪中难以自拔,这说明你很可能对

    自己没信心,或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见过很多在自我否定和挫败感中止步不前的人,其中以女性居多。我希望能

    启发人们将思维方式从“我不喜欢这个”转变为“我想做什么”,发现并明确自己

    的价值观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实践,它能为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提供指引。有些价值

    观是我们每个人生来便有的,有些是我们从小被教导的,另外一些则是我们在生命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宜家参加那次领导人才培训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价值观对我而言有多重要。

    如果某件事或某份工作让我感到不快乐,那多半是因为它与我的价值观不符。

    我们的价值观是如何引导我们做出某一特定行为的,对此或许有心理学层面的

    解释。但简而言之,明确自己的价值观能提高对自己的洞察力,你所追求的职位或

    你工作的公司是否适合你,这些问题将变得更加明朗。

    寻找相匹配的价值观

    宜家的文化和运营均基于一套非常清晰且鲜明的价值观,其中包括成本意识、简约、一往无前、大胆思考、谦虚、以身作则、包容和责任感。它们切合实际,有

    瑞典和北欧地区的特色。宜家的文化在任何地方都能体现出其意义。它的价值观是

    大部分文化和国家都践行着的最基本的人文价值观,这也是宜家能在全球范围内取

    得成功,其公司文化在匹兹堡、上海、罗马和马尔默都能生根发芽的原因。价值观对任何公司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毫无疑问,如果你想在宜家工作,没有

    与其相匹配的价值观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北美地区担任宜家公司价值观和其他事宜

    的代言人,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从中受益匪浅。宜家的价值观是我

    在那儿工作二十一年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当初主要是冲着金钱和名利去的,宜家会是个错误的选择。金钱对我来

    说固然重要,但它并非驱动我前进的关键因素。当然,宜家为员工提供丰厚的报

    酬,在吸引人才方面很有竞争力。宜家有十分透明的薪酬制度,并将其清晰地传达

    给员工。但如果你加入宜家是想成为亿万富翁,开公司的豪车,坐商务舱,那你就

    选错地方了。我见过这样的面试者,他们被宜家的价值观所打动,想从宜家的公司

    文化中获益,却无意亲自去践行它。

    谦虚是宜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我在丹麦从小被教导的品德。谦虚的缺点

    是你不会觉得自己特别或与众不同,至少在丹麦是如此,但谦虚的好处是你不会太

    把自己当回事,也不会自认为比谁都强。

    我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长滩向800名女性企业家做过一次主题演讲,在为此次演

    讲准备期间,我听了诺拉·琼斯(Norah Jones)的《让我低入尘埃》(Humble

    Me),这成为我那次演讲的主题——我讲述了生命中多次感觉自己变得卑微的经

    历。

    某次我刚休假归来,而我的父亲已是肝癌晚期,为了陪他,全家人聚到了一

    起。最终,病魔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夺走了他的生命。这让我感到卑微。

    另一次类似的经历发生在我刚开始负责宜家北美区业务的时候。当时的我决心

    提拔更多女性经理,提升宜家团队的种族多元化,进而改变宜家的领导文化和公众

    形象。70%以上的宜家顾客是女性,宜家的市场涵盖了不同民族的顾客群。鉴于宜家

    的顾客太少,现有顾客群过于单一,我们有必要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发展员工。在担

    任宜家北美区人事经理期间,我曾帮忙制定宜家的全球人力资源战略,我的此次计

    划也是对该战略的自然延续。在头三年里,我们取得了许多进步,但也犯下一些令

    人遗憾的错误,曾经不进反退。最终我意识到,在一个内涵如此复杂的问题上,我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带来长远改变,这让我感到卑微。

    我的四个核心价值观作为领导,我必须做自己,向员工传达我的价值观。这让我变得诚实、坦率,别人会知道我是谁,我给他们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无论他们认同与否。这便是宜家

    的领导理念,也是我自己逐渐开始拥抱的理念。

    这要求我们不断拓展作为纯粹的人和在人生中担任不同角色的自己。例如,我

    常常问自己:我是什么样的领导?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变成:我是什么样的人?

    为了寻找答案,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回到童年,去看看对那时的我和家人来说什么最

    重要。我也回顾了自己人生的其他阶段,最后自问:如今看来,什么最有意义?

    通过此类问题,我发现是责任心和忠诚这两条价值观一直支撑着我。它们给我

    安全感,但并不真正属于我,而是来自我的家教。

    我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激情、勇气和信任。我会全身心投入与之相契合的一

    切。

    我必须热爱我的工作,我必须富有激情。精力、热情和领导力对我而言都十分

    重要。我能在任何情况下看到他人和事物的可能性。我喜欢运筹帷幄,热爱转变和

    新创意,也乐于帮助他人释放自己的潜能——尤其是那些被迫应对难关的人。我还

    十分关注多元化、社会正义和其他社会议题,正如我热爱家具行业和创业一样。

    勇气对我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作为领导,我必须敢于站出来,去拥抱自

    己的不完美和失误,接受自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一事实。我必须有自己推崇的

    理念和清晰的观点。我可能会不受欢迎,收到负面的反馈和批评,时刻被审视,这

    都需要我鼓起勇气去面对。在我看来,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也很难得到,需要我们勇

    于争取。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而要改变现状,勇气至关重要。

    信任是我的另一核心价值观。这一点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我的父母总是对我

    表现出无条件的信任。我可以晚上很晚出门,年纪轻轻便独自旅行。他们总是给我

    百分之百的信任,我也自认为没让他们失望。这无疑是我人生的一份礼物,我希望

    能把它传递下去。

    我的孩子、丈夫、家人和朋友是我信任的人,但我也信任其他人。如果你是我

    的员工,你无需花精力赢得我的信任,因为你一开始就已经拥有它,只是这份信任

    需要你去经营。有人说我太容易相信人,几乎到了天真的程度,但我信任的人很少让我失望。我的观点是,人在自信的时候会更有动力,而上司的信任无疑会提升下

    属的自信。

    责任心是父母教给我的价值观,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家教和性格。我把它

    视为自己身份认同的重要部分。今后,责任心和忠诚这两条价值观也将一直在我内

    心占据重要位置。

    我对所有自己允诺的事物都有很高的忠诚度。我会一直坚持,直到成功。但由

    于在给人机会这一点上我从来毫不吝啬,有时我会发现,他们甚至比我先放弃。我

    对家人、上司和朋友也十分忠诚及负责。这是我的优点,也是我的软肋。我常常在

    身边的其他人已经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仍帮人辩护。一旦决定与某人一起做一件

    事,我会给他无条件的支持,他也可以完全信任我。我会按照我俩最初的约定一直

    向前,除非双方都决定放弃。

    找寻适合你的价值观

    我的职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间保持协

    调对我们维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在某种情况下,我们都会在职场中展现不同的一

    面,但在我看来,让自己在两个不同的角色间拉扯并非长久之计。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也与他们讨论过他们的价值观。我儿子看重独立,女儿

    则认为社会公正最重要,随着他们迈向未来,就会发现这些价值观能帮助他们协调

    私人生活和职业。

    我对价值观重要性的理解如下:我需要一份能让自己有满足感的工作。公司的

    价值观和工作文化必须契合我的信仰。尽管我的目标是成为领导,带来改变,但我

    也需要对业务本身感兴趣、有激情。公司的使命必须能激励我,其产品能吸引我。

    工作环境应鼓励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并给我探索新理念的机会。

    你一定会发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苦恼和不满往往来自我们与公司在价值观

    方面的冲突。

    如果你是看重自由的人,需要每天八点准时打卡上班的工作,你多半不会喜

    欢。如果独立和承担责任让你感到满足,有一个时刻在身后监督你工作的上司无疑

    会让你感到懊丧。如果你把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关心社会公正与伦理,那么为一个

    雇佣童工的公司工作很可能不是好的选择。你肯定还能想到其他恰当的例子。你有

    时或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能和一个与自己在兴趣方面有霄壤之别的人如此合得

    来。我的理论是,你们之间的化学反应与你们在生活中拥有诸多彼此契合的价值观

    有关。

    对刚做母亲的人来说,就价值观进行思考和反思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母亲们会

    很快决定她们想要从小教给孩子的价值观。尽管也许不会用笔写下来,但她们很清

    楚,要教孩子诚实、礼貌待人。

    在组建家庭、走进婚姻或找到新爱人时,我们也会发现了解自己和对方价值观

    的重要性。感情出现问题往往要么是因为两人的价值观不同,要么是不能尊重和理

    解对方的价值观。如果一段关系中的两人既有共通也有相左的价值观,当出现矛盾

    时,停下来做一些调整往往是更容易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如你可以在自己感觉不

    妙时用自己的价值观检查问题一样。

    发现你的价值观

    在准备好表述自己的价值观后,你需要对自己完全坦诚。一开始,你可以把对

    你而言重要的东西写进一份长清单。然后你要进行缩减,选出其中最重要的,方便

    你在日后需要时轻松查看。

    在发现自己价值观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在无意中仍保留着一些来自

    童年的价值观。是时候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继续践行的,而对那些不再有用的告别

    了。责任感是后者中的典型。它固然重要,却很可能是你必须放手,从清单中划掉

    的价值观之一。

    总的来说,我们的基本价值观会保持不变,它们存在于我们的基因里,但其意

    义却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新的价值观也会出现。重要的是敢于坦诚面对

    自己。有些价值观根深蒂固,难以摆脱。无论你喜欢与否,它们已经成为你的一部

    分,而且往往并非你主动选择或有意识培养的结果。如果你和我一样,直觉会告诉

    你当下的自己是否违背了你的价值观。当你感觉有什么不对时,一定是你的价值观

    与生活的某个方面发生了冲突。如今的我已经能在背离自己的价值观时立刻有所察

    觉,内心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和不安。同样,我也能轻易辨别契合我价值观的事物。

    凝思前行 发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通常被定义为一个人的基本信仰,它是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行动,使其能够辨别是非的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永不动摇、恒久不变

    的人生指南。

    1.回顾自己过去的人生,包括童年。伴随你成长的价值观是什么?儿时的你最

    看重什么?你当下的价值观是什么?

    2.如果你有30条价值观,你应该开始整理它们。许多价值观可能是你在成长的

    过程中无意培养起来的。你应该一一质疑它们。责任心和准时对你真的重要吗?你

    践行它们是否只因为那是你童年养成的习惯?

    3.如果你的清单上有15条价值观,看看今天的自己。哪些价值观对你来说最重

    要?哪些已经成为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哪些是对你已经不再有用,可以舍弃的?

    4.按重要性取舍,试着把15条缩减到5条。检查当中是否有互相重叠的,例如坦

    诚、信任、诚信,将它们归纳为一个词。

    5.邀请家人、好友或同事参与进来。跟他们分享你的核心价值观,向他们解释

    你为什么最看重这些价值观。分享你发现并整理它们的过程。听取他们的反馈,了

    解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你所声明的价值观,是否遗漏了重要的东西。引入不同视角

    的好处在于它能帮助你发现最真实的自己。

    6.得出结论。最终选出四到六条价值观,写下来,让它们引导你生活的方方面

    面。这些价值观会成为你人生指南中极有用的一部分。

    核心价值取向举例

    可靠、值得信赖、忠实、有担当、思想开放、始终如一、诚实、高效、善

    于创新、有创造力、幽默、爱享乐、有冒险精神、上进、积极、乐观、有启发

    性、热情、有礼貌、健康、美丽、勇敢、有教养、有好奇心、有爱心、受人信

    任。7 找寻真实的自己

    在美国,我一直觉得我能尽情做自己。我在搬来之初便得到了广泛的接纳。与

    丹麦的压抑感相比,这于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丹麦文化里,人们该做什么和能

    做什么有着不成文规定。尽管丹麦是世界上最包容、安全和民主的国家之一,但那

    儿还是潜藏着一种鼓励人随大流的文化,这种文化教我们不要锋芒毕露,更不要以

    为自己有任何特别之处。此外,我在一个小地方长大。在哥本哈根念完一年级后,我搬到了那个面积狭小的农村地区,适应这一转变对我而言并不容易。我花了很长

    时间才被新环境接纳,很多年来,我一直感觉自己活在面具之下。

    在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感觉难以做自己。我相信许多在相同环境下长

    大的人也有同感。幸运的是,我遇见了我的死党,我俩如今仍是最好的朋友。她给

    我安全感,看到了我真实的一面,并帮助我勇敢做自己。她喜欢我本来的样子。在

    我们建立友谊的初期,我曾为了讨好某个受欢迎的女生取笑她。我记得她哭了起

    来,边哭边跑向厕所,我追上去,她说:“你为什么就不能做自己呢?”

    我为了受到别人的欢迎与接纳,对我最好的朋友恶语相向,而她不过10岁的年

    纪,竟能看出那不是我真实的一面,说明她很成熟,也让我倍感钦佩。我的移民律

    师在帮我准备申请定居美国所需的资料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永远不要拿自己和他

    人做比较。总是试图成为别人,只会让你迷失自我。”

    对此我完全同意,但我们并非一定要离开故乡才能接触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移

    民本身并未给我带来任何不用付出努力就能取得的成就。它只是给了我一次重新开

    始的机会。没人认识我,也没人对我有任何成见。我很快意识到,在这里我可以作

    为一个纯粹的人而存在,可以做自己。我感觉自己比在丹麦的时候更自信了。我不

    再有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做某些事的压力。这些压力很可能一开始就只是我的臆

    想,但谁又能在23岁的年纪就看破这一点呢?很显然,当时的我并不具有那样的洞

    察力。

    搬到美国这一决定在我的生命里引发了一系列变化,我感觉自己更加自由了。

    尽管如此,我承认,有那么几年,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我也任由自己的生活

    自由发展,生孩子、换工作、适应各种生活节奏,我的时间和人生就这样流逝了。

    在这种时候,我们往往很难停下来好好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真正的梦想。我曾一度以为自己能应付那些不可能的任务,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已经很久——自从让死

    党失望的那天起——没再想过或试图成为别人。

    做自己的榜样

    我常常被问及自己的人生榜样是谁。对此我一直没有很好的答案,后来我知道

    了原因。多年来,我一直觉得有必要说出几个自己的榜样,但我敬仰的人实在太多

    了。后来,我突然在某一刻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相信人生榜样这回事。很多人启发

    过我,教导过我,做过让我敬佩的事。我们身边从来不缺能鼓舞人心的人,但我从

    未希望自己成为特蕾莎修女、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梅丽尔·斯特里普或奥普拉。我不

    会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聪明、有名、好看、有学识而心生羡慕或感到沮丧。当然,我

    也有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但那从未让我渴望成为别人。

    以奥普拉为例,当我看到她时,我会渴望知道是什么让我对她感兴趣:她有什

    么能力是我可以学习的?她的为人之道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

    自从来到美国,这已经成为我惯有的思考方式。在加利福尼亚州为斯托工作的

    经历告诉我:光靠模仿是行不通的。

    斯托公司只想模仿宜家的产品和理念,最终被宜家起诉。作为斯托的员工,我

    亲身体验了当一个公司只有一套方案——即成为与宜家一样的公司并取得同样的成

    功——会发生什么。斯托公司的问题在于:当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时,没人知道该

    如何应对。没有备用计划,也没人真正了解宜家的基本结构和理念。

    在我看来,当你试图成为别人时,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放弃主动权,让别人为

    你指明方向不是好方法,因为一个人的动机和思考方式是不可复制的。你必须从自

    己入手。

    许多人觉得体育明星应该成为榜样,但对我来说,他们只是成功案例,我们每

    个人都能打造自己的成功案例。只要有信心、对自己坦诚,作为领导、朋友和普通

    人的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案例。“榜样”这个词总让我联想到完美。当你

    把某人置于神坛,奉其为榜样,你其实是在他人身上寻找完美,进而放弃了为自己

    的人生做主、掌握主动权的机会。

    我是谁?毫无疑问,“我是谁?”是我们一生中问自己最多的问题之一。答案会随着我

    们作为个体成长而越发明朗。然而,尽管人的洞察力通常会随年龄增长变得敏锐,但这一过程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统计学也不能预测一个人究竟会在什么时候拥

    有能真正认识自己的洞察力。

    也许你还很年轻,但已经有不可动摇和根深蒂固的自我认识了。也许你已经四

    十好几,却仍然不太敢接受真实的自己。换句话说,找寻真实的自己对你来说仍是

    一件费力的事。要改变这一局面,你首先要做的是直面你不敢做自己的恐惧。

    我最喜欢的一段话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点。在《舞蹈》(The Dance)一书中,奥里亚·山居梦客(Oriah Mountain Dreamer)问道:“问题的关键会不会不在于

    我为何总是不能成为我想成为的人,而是我为什么总是不想做那个真实的自

    己?”的确,我们为何如此害怕尽情地做自己?与其逼迫自己去完成根本不可能的

    任务,就为了变成某个你认识或在什么地方读到的人,不如问问自己,“为何不能

    做自己呢?是什么让我不愿做自己呢?”如果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花精力去认清

    你是谁,而不是时刻关心别人在做什么,那么你离找到真实的自己就不远了。

    我读过好几本探讨这一话题的书籍。黛比·福特、迪帕克·乔普拉和玛丽安娜·威廉

    森合著的《阴影效应》一书将这一问题追溯至我们的童年,去考察每个人都拥有的

    光明面和阴暗面。如果不承认自己的阴暗面,你也将自动失去一部分光明面,这并

    非因为人性本恶,只是我们必须面对事实,即我们同时拥有,并应该同时接受光明

    面和阴暗面。这两面是教育和人生体验的产物,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演化。

    刚出生时的我们是最真实的自己,但很快母亲便开始告诉我们应该吃什么,尽

    管我们不饿。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我们都被教导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学

    着去适应我们的文化和摆在我们面前的规则。多年来,我们一直受到意见、宗教和

    他人对我们的期望的影响,久而久之,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

    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世界是一系列内心体验和外部经历的产物,与我们

    刚出生时的那个世界有着霄壤之别。

    堂·米格尔·路易兹的《让心自由:托尔特克智者的四个约定》,也督促并引导我

    向最核心和最本质的自我不断靠近。它建议:

    1.做一个一言九鼎的人。要诚实,确保你的言论皆发自内心。2.别对号入座。别人做的事跟你没关系。

    3.别随意揣测。要有敢于问问题和说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的勇气。

    4.永远全力以赴。在任何情况下都尽你所能,这能避免日后的自我评判、自责和遗憾。

    别对自己说谎

    诚实适用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人际互动。朋友邀请你到她家用餐,你被问及是否喜欢羊肉,因为她和丈夫发现一种极好的羊肉烹饪法,想与你一起分

    享特别的一餐。不喜欢羊肉的你决定实话实说:“很遗憾,我不爱吃羊肉。”这样

    说并不会让朋友失望。相反,你的诚实对你的好友——以及对你自己——其实是一

    份奖赏。

    当然,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到百分之百诚实。例如,你去拜访年迈的祖

    母,她刚烤了玛芬蛋糕。你并不饿,但你知道如果拒绝,她一定会失望。于是你选

    择了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你仍做到了对自己坦诚,因为你非常清楚自己为何会那

    样做。

    说得更抽象一点,这符合你自己的追求,即做一个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不

    该做什么的人,一个在必要时候坚定立场,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的人。

    你应该清楚自己在特定场合下做出特定行为的原因。你可能不愿在某次对话中

    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告诉你不信任的人,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

    很容易在谈话中夸大其词,总是说一些并非本意的话,做一些无意履行的承诺。如

    果你没时间也不想出去喝咖啡,就不该仅仅因为觉得自己应该去而答应别人。

    当收到参加某项活动的邀请,且自己刚好有空时,许多人都倾向于接受邀请。

    但如果你一周里的其他时间已经排满,想自己在家安静地待一晚,那你完全可以拒

    绝,这才是诚实的做法。不要认为这是针对那个向你发出邀请的人,重要的是对自

    己坦诚。

    由于在我们的观念里,拒绝别人是不对的,我们总认为自己需要一个借口才能

    说“不”。这很容易让我们出于义务和习惯来者不拒,完全忘记应该以自己的需求为先,保持坦诚。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坦诚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种鼓励和宽

    慰,因为这让他们知道,他们也能在必要的时候说“不”。

    在这一点上,《舞蹈》一书对我产生很大影响。受它的启发,每当有人有了新

    的提议,我的第一反应不再是立马同意,而会选择先缓一缓。该书把人生比作舞

    蹈。奥里亚·山居梦客写道:“让我们随着真我的节奏起舞。”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步

    伐,踩着你自己的调子——而非他人的节奏——起舞。按照你自己的价值观生活,遵从最真实的自我。

    以上人生哲学也包含着另一条信息:我们应该意识到人无完人,总会有我们感

    觉不在状态的时候,这没关系。我们应该做的是接受它,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

    毫无掩饰地“舞蹈”。作者教导我们,与其去创造一个全新、完美、完全脱离现实

    的自我,不如把精力放在真实的自己上,接受本来的你——那个你已经足够优秀。

    你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这一点。既然你怎么看自己由你自己决定,你为何不能

    是一个独特、优秀、不完美但真实得美丽的人呢?毕竟那就是本来的你。

    驱散年龄焦虑

    对年龄和出生证明上那一串数字的焦虑是我们逃避现实的一个实例。如果连自

    己的年龄这一基本事实都难以接受,我们离真实的自我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弄清

    你对自己年龄的看法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宁愿让自己的年龄成为一个不可告人的

    秘密,你应该找出其中的缘由。

    如果我们能从容做自己,接受自己好的和坏的一面,做一个实际、诚实的人,年龄就不会是什么大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在个别行

    业,人过五十或许就很难再担任要职,但在大多数公司,年龄本身并不是阻碍,对

    那些看重经验的高级职位来说尤其如此。一家真正多元化且成功的机构,能看到让

    不同年龄层的人共事并互相学习的价值。

    宜家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但对我而言,“年轻”指的并非公司员工的年

    龄,而是他们的心态。通常来说,我们的职业生涯要到五六十岁以后才算结束。在

    我看来,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积极性、灵活度,以及他是否愿意学习新事物、给

    予回馈、指导他人、交付成果。不要认为自己已经落伍,相比顾影自怜、感叹自己已经一文不值的自毁做法,你应该做的是继续寻找机会,放眼未来。

    写下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快满55岁。我很乐意宣布自己的年龄。年龄增长于

    我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它让我更有经验,有更多东西可以分享,而与此同时,前方

    仍有许多机遇和挑战等着我。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而这一看法是可

    以随时改变的。我们应该对新事物敞开胸怀,让自己与不同年龄层的人接触。

    比如,你可以试着去指导别人。过了50岁的女性(和男性)仍拥有光明的未

    来。

    做忠于自己的领导

    我在学习成为领导者的过程中认识了做自己的重要性。那期间阅读的一些书籍

    让我受益匪浅,它们帮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也让我知道自己走到了哪一步。

    我在多尔商店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管理工作,那时的我一心只想着维持生计,而陪伴我的是肯·布兰查德的《一分钟经理人》。第二份管理工作在斯托公司,我在

    那期间学到了做一个好的管理人员所需的实际技能和职责,帮助我的是史蒂芬·柯维

    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在匹兹堡担任宜家店铺的店长期间,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以

    及我的行为会如何左右他们的表现和整个店的业绩。这一次,沃伦·本尼斯的《成为

    领导者》让我了解领导力和管理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别。我开始明白:领导力的培养

    始于对自己个人的认知。

    担任宜家北美区人事经理是我领导生涯中最关键,也是我压力最大的时期之

    一。我试图包揽一切,让自己满负荷运转,却最终在出差旅行、家庭事务和海量的

    工作中迷失了自我。后来,我发现了奥里亚·山居梦客的《舞蹈》一书,正如我前面

    提到的,这是一本关于随着真我的节奏起舞的诗。她的话让我的思维模式发生了根

    本转变,我不再跟随别人的节奏起舞,而是开始寻找自己的步调。

    堂·米格尔·路易兹的《让心自由:托尔特克智者的四个约定》让我明白做自己究

    竟是怎么一回事。

    作为宜家北美区总裁,我曾受到罗莎蒙德·斯通·赞德和本杰明·赞德合著的《可能性的艺术》极大的启发,它让我发现自己一直是被可能性驱动着的。这是我会给每

    个加入我团队的人郑重推荐的书,推荐时我通常会朗读书中引用玛丽安娜·威廉森在

    《发现真爱》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至今仍每天激励着我:

    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我们拥有不可估量的力量。让我们

    恐惧的不是我们黑暗的一面,而是光明的一面。我们会问自己:“我怎么可能

    光彩照人、才华横溢、艳丽夺目呢?”但重要的其实是“你想自己是什么样

    的?”你是上帝的孩子。碌碌无为的你对世界无益。为了不让身边的人不安而

    隐藏自己的锋芒并不是文明的体现。我们每个人都是注定要发光的,儿时的我

    们从不隐藏。让我们体内的上帝之光显现是我们来到世上的使命。它存在于每

    个人身上,而非一部分人的特权。当我们让自己发光,也是在无意中告诉别

    人,他们也可以这么做。

    我的同事和手下希望看到我人性的一面,他们希望我是一个有弱点的人,一个

    敢于在必要时候站出来的人,一个承认自己也有不了解的领域和不喜欢的状况的

    人。他们希望在出问题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这让他们有安全感。作为领导,我想

    让自己尽可能坦诚、开诚布公。当然,偶尔也会有因为时机不对需要暂时隐藏的

    事。但如果那是员工应该知道的事,实话实说与沟通总是最好的策略。

    我一直是佩妮莱本来的样子,我能与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人交谈。我从未因

    换了新头衔而有所改变,但我也知道,有些人会开始以不同的眼光看我,因为他们

    难以把我本人与我的职位分开,这是我必须接受的现实。

    我在阿姆斯特丹上班时穿的衣服与我在芝加哥和朋友见面时穿的一样。我曾在

    飞机上陪同事一起流泪,因为她向我分享了一段自己非常私人的经历。去当地体育

    酒吧为我们全家最爱的橄榄球队——匹兹堡钢人队——加油打气的我,与那个作为

    哈佛大学女性领导委员会成员之一的我并没有什么两样。与我共事过的人都知道:

    无论在哪儿,他们见到的都是最真实的我。

    我受到诗的启发,从中学习,还把它推荐给我的管理团队,一定有很多人认为

    这有些疯狂。我最大的愿望是身边的人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可能性和人

    格力量,因此,我送给他们那些书是因为它们曾照亮我的人生道路。当然,我也读

    过许多管理方面的传统书籍,但它们对我的领导生涯都没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也

    没有让我受到启发。这些书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尤其对于领导方面的新手,但在你扮演自己特定的领导角色时,它们不会为你遇到的一切问题提供答案。

    我一直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非传统的管理模式。我的领导方法建立在我的价值

    观上,而这些价值观都很私人化。作为女性能得到认可,我很自豪。更重要的是,作为本来的自己能被赏识,我很感激。

    凝思前行 坦诚沟通的六个层次[1]

    我的钱包里一直装着一张复合层压纸,上面写着与人沟通的六个层次——以坦

    诚度划分。这是值得我们铭记在心的智慧法则。

    设想你走在大街上,遇见一个你认识的人,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层次

    逃避:你选择假装没看见,不打招呼继续往前走。

    第二层次

    例行礼仪:你选择按例行礼仪招呼问好,但并不停下来交谈。

    第三层次

    寒暄:你停下来,与对方聊聊近况,谈谈彼此的家庭与工作等,最后祝对方度

    过愉快的一天。

    第四层次

    心口不一:你告诉对方“你看上去不错”,尽管那并非完全出自真心,或者你

    说“很高兴见到你。我们什么时候见面喝一杯吧”。然后你告诉对方会电话联系

    他,即使你并不打算这么做。

    第五层次

    合作:你们以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好奇询问彼此的近况,约定下周见面细聊。或

    者你坦言最近太忙,但希望能在大约一个月后聚一聚。你们承诺保持联络,并确认

    自己有对方当下的联系方式。第六层次

    亲密的坦诚:对方看出来你不在状态。她坦言你看起来不太好并询问一切是否

    顺利。你最近几个月可能压力很大,或生了一场病,你告诉她你最近挺辛苦,不太

    想见人。她问你是否能帮上忙,你回答说你目前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暂时不需要

    帮忙。她为你的坦诚道谢,询问是否可以过几周给你打电话了解你的近况。你欣然

    答应。她如约来电,你们见了面,倾心交谈,她耐心聆听。她的鼓励和真诚让你获

    得力量,也增进了你俩的关系。

    结论

    坦诚地生活意味着你应该了解与人沟通的六个层次。你会在何种情况下与谁进

    行哪种层次的沟通?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熟谙这六个层次也能帮助你提升工作场

    合的沟通。作为领导,我的目标是与我的管理团队进行第五或第六层次的沟通,但

    并非总能成功。许多沟通都局限于第四或第五层次。

    [1] 来源:由乌尔夫·卡普提出,灵感来自艾瑞克·伯恩和他的《大众的游戏》一书。

    第三部分 容纳瑕疵 庆幸不足

    “要是能不为现实与理想中的自己相去甚远而纠结,而是接纳自己、成为

    原本的我,结果又会怎样呢?”

    ——奥里亚·山居梦客《舞蹈》

    8 直面挑战

    我成为宜家北美区领导人之际,周围的一切都改变了。尽管我仍然认为自己还

    是原来的佩妮莱,可当过领导或现任管理岗位的人都将深有体会。当你由一名普通

    同事晋升为老板,随着你的影响力、头衔、工作内容变化以及难度加大,你不得不

    面对许多的挑战和阻力。有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我得学会接受。

    这是我遇到过最大的现实挑战之一。我一直鼓励人们在我面前百分百诚实,还把我看作原来的佩妮莱。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我手握重权,肩挑重任,人们

    把我看作经理,看作举足轻重的人物。正是这职位的责任无法移交给他人。

    同事间的关系变了,人与人之间生气勃勃、无话不谈的氛围几乎消失了。甚至

    一些最亲近的朋友也开始以新的方式看待我。他们很难像以前一样和我接近,因为

    不管我如何努力尝试做回原来的自己,我的职位变了——我现在是老板。我失去了

    一些朋友,同时也有人认为我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对待。渐渐地我与一些同事不再联

    系,包括一位正在与绝症搏斗的多年好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最近恢复了联系。

    她坦言这么多年来没与我交谈,只是因为无法越过那个新的高级头衔。

    这可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尤其是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对我而言实在重

    要。保持真我、诚实待人是我持有的首要原则。我清楚自己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动

    机,也对办公室政治不感兴趣。朋友在我心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我不会抛弃他

    们。忽然发现许多不成文的规定围绕着我,挥之不去,这是成为领导者后面临的严

    峻的挑战。

    回看过去,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大大使用作为经理、CEO、总裁的行政权力。我

    可以耍手段,身居高职而大放厥词:“我一点也不在乎,我可是老板。”

    然而我对此没有丝毫后悔,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妥协。

    出任这个职位得到的最大奖赏就是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骨干精英,我对此深表

    荣幸。和他们共事,让我更了解自己,能培养出良好的适应性和足够的能力去处理

    好职场上的灰色地带。

    这份工作本身的确令人兴奋,在多方面都蛮有收获。我没有把困难时刻和人际

    关系自我调整的经历看作一种失败,它们在某些时候,更像是所有想成为管理者的

    人必修的进阶课程。

    保守强大内心,从容应对危机

    成为宜家北美地区总裁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大飞跃,而这段时间却是个多事之

    秋。

    上任后的第一次开会是在宜家的总部瑞典,会议时间撞上了美国著名的恐怖袭击“9·11”事件当天(2001年9月11日)。不久,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疫

    情在加拿大爆发;一名狙击手制造了疯狂枪击案,使华盛顿以及整个东岸陷入一片

    恐惧。正当宜家员工皆忧心忡忡的时候,北美区职场风向突变,新领导的上任带来

    了新的文化。

    这些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了,尽管它们没有直接对我本人造成影响,但影响了

    我即将要开展工作的客观环境。接踵而至的是全球性经济危机和我对于八年内扩张

    26家分店这“不可能任务”的震惊。批评是工作的一部分。不管我做了什么,总能

    听到不满意的声音。对于我而言,倾听有异议、不同声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不

    只是听取可信赖的人的意见。

    我发现自己擅长沟通,与同事们充分讨论企业愿景、计划,不局限于关注层级

    架构,而是专注于手头上的目标和任务。拟定了如此重要的成长计划,我必须以自

    信应战,拒绝优柔寡断。

    这意味着,我和我的管理团队在日常的分店运营上不得不缩减时间、精力。因

    为现有运营的商店和待扩张的新店总是处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处于国家整体经济

    和门店销售额都在螺旋式下降的背景下,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们怎么不把更多的精力

    投入到营业额的提高上。

    等待扩张模式与组织架构走上轨道,顺利运营,需要等上若干年的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698KB,146页)